当前位置: 首页

支部共建聚合力 科创外宣赋新能-- 支部联建共绘“强国行”行动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7 15:40:52


2025年4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欧洲语系教工党支部到访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能源学院,与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师党支部、外文系教师党支部联合开展“强国行”联学共建活动。三方围绕“联学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核心任务,聚焦党建引领下的跨学科融合与科创外宣合作路径,共探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

一、活动议程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传媒大学欧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颜巧容,欧语系副书记、系主任修春民,组织委员张晴、宣传委员徐海燕。北京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师党支部书记阮嘉赓、宣传委员张子华、纪律委员张乃龙。北京工业大学外文系党支部宣传委员胡文婷,组织委员李华芳。

本次活动议程:

1.北工大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师党支部书记、系主任阮嘉赓主持并致欢迎词

2.中国传媒大学欧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颜巧容介绍支部工作情况

3.中国传媒大学欧语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系主任修春民介绍专业情况

4.自由讨论及交流发言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科技报国

北工大机械设计与理论教师党支部书记阮嘉赓教授首先介绍了北工大机设系“5心5带动”工作法“强国行”行动方案基本情况。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师党支部融合系内专业特色,将自身支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工作,总结提炼出“5心5带动”工作法,力求在党建中发挥支部“小零件”大力量,促进“七个有力”建设目标的实现。“5心5带动带动”即“爱心-前辈传承带动新师力量”、“初心-守正创新带动学生成长”、“倾心-科研报国带动社会发展”、“同心-团结共建带动党外智囊”、“公心-模范引领带动组织活力”。支部党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通过对校企科技资源的全面梳理与整合,通过党建经验交流、党建资源共享,建立党组织交流引领下的科研工作互动常态化机制,形成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发展互促的工作样态。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形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相互转化,建立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机制。将党建与专业课程结合,把企业车间转化为课程思政现场教学点,建立企业党员技术骨干+高校党员教师联合指导,实现人才培养从"单向输送"到"生态循环"的改变。强化“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促进企业、高校及市场用户的创新融合,实现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北工大外文系党支部则分享了党建育人模式:依托“咖啡角”“语言学教研部”等师生共建载体,破解学生学习动力难题,实现“润物无声”的价值观引领。同时还介绍了外文系依托党建引领推动AI赋能外语课堂教学创新及专业改革的具体实践。

(二)跨域联动 外宣赋能

中国传媒大学欧洲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颜巧容教授系统阐述了“跨域联动、师生共融、研实协同”三位一体“强国行”行动矩阵。支部打造“学术人生·Coffee Time”品牌,组织党员教师与30余名学生开展跨代际对话,破解学业与思想困惑;举办“多语种红色经典诵读会”,新生用法、德、西、葡、俄多语沉浸式演绎《共产党宣言》,构建“外语+红色文化”特色课堂。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亚非语系党支部联学共建,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联合备课机制,推动“金课”建设观摩12次,全年教学科研立项19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3项,7篇咨政报告或中央及省部级单位采纳。在智库攻坚方面,支部组建12人“区域国别研究党员突击队”,省部级课题4项,研究成果成为对拉美外宣工作重要参考。

支部副书记修春民提出:“未来可联合北工大机能学院,以短视频、多语种图书等形式推广‘中国智造’成果,助力科技故事精准出海。”欧洲语系支部纪检委员徐海燕分享了服务国家外交的实践经验:师生党员服务科特迪瓦副总统访华等重大外事活动;以非洲记者培训为契机,创新宣介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与实践的国际传播,深化中非文明对话与务实合作。她建议:“联合北工大智能农机团队,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多语种传播结合,服务‘一带一路’需求。”

三、联建收获

此次联学共建标志着“党建引领、学科交叉、战略服务”新模式的诞生。通过联建整合高校优势宣介资源、科技资源,形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相互转化,建立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机制。强化“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促进企业、高校及市场用户的创新融合,实现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三方将以“强国行”行动为纽带,深化在智能装备外宣、区域国别研究、国际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科创-传播-育人”生态链,为服务科技强国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注入新动能。


03

03




责任编辑:张子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传媒大学欧洲语系教工党支部与北工大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师党支部、外文系教师党支部联合开展“强国行”联学共建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