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强基业,三链协同谱新篇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党支部构建“三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党支部是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强国行”团队。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深入践行“强党建领航、铸外宣根基、树文化品牌”发展理念,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海洋话语体系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勇当讲好中国船海故事的先锋队,争做服务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实现党建铸魂育人、学科攻坚突破、文化传承创新的三维深度融合,切实推动支部建设与外语学科“一融双高”。
一、党建引领机制固本,三链协同生态赋能
党支部坚决贯彻外国语学院党委“强引领、重融合、促发展”工作部署,构建“党建链—学科链—服务链”三链协同发展机制。在党建链建设中实施“支部攻坚—品牌孵化—全域辐射”三项工程,通过创建“海洋文化传播”等特色党建品牌,形成支部品牌示范效应;在学科链打造中深化“课程融合—科研协同—学科跃升”三维生态,推动《高级英语》等专业课与思政元素深度耦合,实现教学科研成果向学科建设效能转化;在服务链完善中建立“需求对接—资源整合—长效服务”工作体系,与企业、学校、文化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链以党建为政治引领“主心骨”,以学科为创新发展“动力源”,以服务为价值实现“突破口”,形成“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学科创新蓄势赋能—服务提质反哺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行业特色型院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图 1 “三链协同”机制
二、科技领航产研提质,文化铸魂国际扬帆
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长三角区域文化需求,构建“党建领航—学科交叉—成果转化”三位一体融合创新机制。成立“世界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组建以师生党员为主体的“海洋文化传播”先锋队,成功获批以海洋思政为核心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自主研发“船舶科技英汉术语库”,系统编译十九世纪英国《航海日志》等珍贵史料;与江苏国际法治动态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担江苏省政府相关规章英文译审工作;携手江苏舜禹翻译有限公司,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全方位赋能师生翻译技术实践能力进阶;与镇江市社科联共建“镇江名人叙事”学术研究平台,开展对马相伯、沈括、刘勰等镇江名人名作的深度调研;牵头举办社科金山学术沙龙、赛珍珠国际研究会等高端论坛,形成“学界—业界”智慧聚合效应,推动“镇江名人故事”多语种国际传播矩阵建设;党员教师团队坚持二十二年深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镇江女儿)文学作品译介研究,出版《赛珍珠作品集》等译著,获市厅级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党支部所在系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3项,横向成果转化近30万元,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点持续打榜“软科”前50%最好学科榜,支委王欢老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彰显基层党组织的业务效能。
三、双语活化非遗薪火,实践铸就育人根基
党支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构建“组织联动—学术支撑—技艺活化—国际传播”四位一体工作格局。针对非遗传承“资源碎片化、传播单向化”难题,创新实施“党建+双语赋能”文化振兴工程:组建党员教师突击队,邀请扬剧名家、剪纸艺人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走进赵军二胡、丹阳绒绣实地考察,学深悟实用英语讲非遗技艺,实现“非遗进课堂”向“非遗活课堂”的转型升级;创建“双语非遗志愿队”,构建“党员教师统筹—学生党员翻译—留学生体验—小学生实践”四级联动机制,在太平泥叫叫非遗文创空间建立双语工坊,将《梦溪笔谈》中科技智慧与留学生和小学生共同复刻,形成“精神解码—智慧再现—双语传播”创新路径,将区域内非遗文化向海外传播、向新生代传承,在长三角文化协同发展中彰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四、教育深耕赋能振兴,资源下沉铸就品牌
英语系党支部以教育强国战略为引领,立足自身党建思政、教书育人及科研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重点区域教育需求,构建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支部聚焦立德树人工程,创新“党建+教育帮扶”模式,联合研支团、地方学校及公益组织,通过技能培训、课程共建、捐赠助学等形式,为新疆可克达拉市金山中学、河南汝南县老胡庄小学等中西部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注入教育动能。党员教师牵头组建“青年先锋服务队”,打造“结对促学”等品牌活动,将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同时,支部以“大思政课”为纽带,联动校地资源,开展教育物资捐赠、学科发展咨询及教学研讨,累计募集书籍、文具等物资近300份,惠及百余名师生。通过校地共建协议签署、党员结对帮扶,支部引导青年学子在公益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推动教育服务常态化。如“逐光奋楫前行,争做追‘锋’少年”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知识甘露,激发乡村学子学习热情。支部更以“希望树”项目为载体,孵化“英语建桥、文化共扬”等思政教育品牌,将乡村振兴内涵融入实践,形成“党建引领、师生联动、资源下沉”的可持续帮扶机制,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与红色力量,得到《新华日报》的报道。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党支部通过“党建联建强引领、科技智汇破瓶颈、双语赋能传薪火、教育深耕助振兴”四大模块协同发力,形成“党建引领—学科融合—服务提质—文化传承”的闭环生态。未来,支部将进一步深化“三链协同”机制,拓展“科技+人文”创新边界,打造全国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示范标杆,为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更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