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课堂“天目氢鹏——氢动力无人机设计与实践”
2025年6月30日至7月11日,航空学院“天目氢鹏——氢动力无人机设计与实践”实习团队,在飞机系教师党支部两位党员教师——徐伟强老师和蒙志君老师的带队下,来到了位于北航杭州国际校区的天目山实验室开启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氢动力无人机探秘之旅!

一、产:一线淬炼,对话产业
实习突破实验室围墙,将同学们带入产业最前沿,在与领军企业的深度互动中收获真知:
(1)氢鹏科技:深度参与,破解续航痛点
走进氢动力无人机领军企业氢鹏科技,在核心设备、真实技术场景和资深工程师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动手拆装氢燃料电池堆,直观理解其设计难点;深入研发一线实地学习,并与新昌特警队探讨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前景。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深化了对“从实验室到市场鸿沟”的认识,切身感受了产品开发流程与产业化挑战。


(2)万丰航空:深入基地,触摸航空制造脉动
走进万丰航空,了解大型航空制造企业的全球化运营、先进飞机制造技术及市场布局,与工程师交流全球化运营经验,极大拓宽产业认知边界,探讨氢动力技术在通用航空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激发对未来航空能源的思考。

万丰通用机场
(3)极目机器人:深入产线,探秘智能飞行奥秘
实地调研极目机器人公司,聚焦智能感知与控制,现场观摩复杂户外环境下无人机精准作业演示,感受无人机自主作业实景,参观无人机生产线,了解技术落地与规模化生产,探讨智能无人机在农业、巡检等场景的应用潜力及技术挑战。

极目机器人产业基地
实习内容聚焦产业痛点与转化,确保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同频,同学们不仅见识了顶尖技术,更在与企业导师的问答、产线参观中理解了产业需求、技术壁垒和未来趋势,为知识应用与职业选择锚定方向。
二、学:夯实基础,锤炼实践
实习中,同学们逐步构建起坚实的知识基础,实现知识到实践的闭环:
(1)理论筑基
通过系统学习氢动力原理,同学们构建起从氢动力系统设计到无人机系统设计的桥梁。蒙志君老师带领同学们系统学习了“低空经济”的战略机遇,徐伟强老师为同学们打开氢能与无人机动力巧妙耦合原理的大门。

蒙老师讲解“低空经济”

徐老师讲解“氢能的奥秘”
(2)项目驱动
同学们分组进行了项目化氢动力无人机协同设计,对各种新型氢动力无人机方案进行探讨与创新设计。


学生探讨氢动力无人机项目
(3)深度实操
实习团队还进行了燃料电池机理与工艺学习,“零距离”接触了质子膜喷涂、氢燃料电池堆压堆等先进技术。

学生亲手压堆氢燃料电池堆
(4)智能拓展
日常学习时间之余,人工智能学院的两位学长为同学们带来了“具身智能‘AI+航空’”的讲座。学长向大家讲解智能飞行器前沿技术,解析无人机融合“具身智能”方案,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

具身智能“AI+航空”讲座
三、研:依托尖端平台,激发创新潜能
(1)国家级实验室支撑
此次实习依托天目山实验室与氢鹏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打造的平台,汇聚了尖端的科研设施、专家团队以及前沿项目。
(2)沉浸式科研体验
同学们不仅参观了成果丰硕的天目山实验室,更是在科研人员指导下,“零距离”接触了“天目山1号”氢动力无人机等最新科研成果。

亲自动手组装氢动力无人机
(3)“产学研”协同生态
天目山实验室联合氢鹏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本次“产学研”一体的生动实践。实习安排有5场专家授课 + 4项项目生产实践,覆盖氢动力系统全技术链条。

飞行器设计工程师经验分享
(4)科技人文,赋能成长
实习期间,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食宿保障和丰富的文体活动。闲暇之余实习团队还赴杭州余杭区进行了文旅采风,实地感受浙江传统文化魅力。



体育活动
四、结语:
“天目氢鹏——氢动力无人机设计与实践”暑期生产实习项目采用创新的三维模式,成功将课堂延伸至产业前沿和科研高地。在北航学子的实践过程中,氢鹏科技、万丰航空、极目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了项目牵引,天目山实验室的科研平台给予了强力支撑。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系统掌握了氢动力无人机的核心知识,锤炼了科研关键技能,更激发了投身绿色航空与智能航空事业的空天报国热情。
这场深度融合“产学研”、贯通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探索之旅,不仅强化了多方共建的创新生态,更为我国低空经济与未来航空的蓬勃发展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与此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实践育人引导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