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法实践研究——以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为例

2025-04-07 08:47:15 李利

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双创建设成为党支部改革创新、争创先进的核心动力,包括强化政治建设、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党建质量、完善引领机制、推动事业发展等。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第一粒扣子”扣实扣好,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党支部工作的根本标准。本文围绕支部存在的问题实际,提出了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支部工作方法,以期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1 创新支部工作方法

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结合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学特色,通过持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一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四个三”党支部工作法。

1.1 以“三学”筑基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

1.1.1“‘主讲主问’创新学”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模式,组织全体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支委会集体主导选题,以最新的理论热点问题为导向,邀请校内外党史或风景园林行业专家主讲“大思政课”,安排党支部1-2名党员围绕“人民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主问思想政治问题,确保理论热点入脑入心。

1.1.2“院系联动共同学”强化工作贯通

学院党委书记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编入党支部,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多次组织前往北大红楼、香山现场讲授“云游北京园林”党课学习活动,邀请党委委员、学科负责人等开展“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及时统一思想,确保院系党建工作上下贯通。

1.1.3“结合媒介广泛学”强化学习实效

以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党建育人结合的方式,开展每月“一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等线上媒介开展学习,积极参加前往井冈山、延安等地现场体验学习活动。组织参观北京什刹海街道西安门社区、香山公园、圆明园西洋楼、青海原子城景观、青海土关村、河南帅洼村等风景园林教学基地,传承弘扬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确保汲取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1.2 以“三严”矩行守道,规范基础工作守规矩

1.2.1“三会一课”执行严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贯彻政治引领风景园林系务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与社区党支部共建、共治、共享落实“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每季度定期自查,做到党支部建设保标准。

1.2.2思想政治把关严

与师生谈心谈话,全面了解教师党员思想动态,在人才引进、考核评优、职称评审等环节做好把关,引进培育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3名,助力全体教师“立德树人”,推动党风保优良。

1.2.3党员发展质量严

党支部积极团结凝聚优秀青年教师,创建青年教师“师徒制”,选配优秀教授党员担任成长导师、入党联系人,“心贴心”引导树立正确入党动机,2023年发展教师党员1名。

1.3 以“三度”培优为生,引领专业学科促发展

1.3.1人才培养有精度

教师党员骨干组建“城乡景观营造实践教学团队”,探索形成“宽基础、高素质、精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培养学生面向城乡建设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党徽照亮“匠人营国、树木树人”新征程。

1.3.2课程思政有深度

党支部要求教师党员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选用、教师备课与教案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等环节融入“乡村振兴”示范经验与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相关内容,把讲好“中国乡村故事”、“人民城市”的理念进课堂、进教材。围绕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风韵中轴线保护与弘扬、“人民之城”雄安新区建设等十大方向,引领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3.3创新科研有广度

思想建设优化学科发展,以党建促科研。党支部成立“科研促进小组”,通过组织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科研项目合作申请等方式,由党支部辐射至全系教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1.4 以“三助”务实为民,服务国家首都争先锋

1.4.1助力务实为民双重共建

以共建为抓手擦亮党性底色,把专业科研优势服务延伸到国家和首都建设“最后一公里”。旨在输出务实为民智库的卓越可用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共建服务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与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4.2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支部党员主持住建部第一批精准扶贫试点村(青海省土关村)及全国第一批精选试点村(河南省帅洼村)的“共同缔造”工作,带领师生团队在世界屋脊、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下乡驻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

1.4.3助力首都“人民城市”建设

党支部持续服务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服务北京“三个规划”建设。教师党员主持首都功能核心区广外街道的控规编制和首都中轴线附近中南海周边重要街道和街区的更新规划,其中西什库街区更新被北京日报头版和北京晚报整版报道。教师党员主持完成西安门大街、德胜门外大街、西什库大街等位于中南海周边重点街道的整治更新详细设计,探索了“人民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更新实践方法。

2 融合学科专业实际凝练支部特色

风景园林师生党员团队深入乡村18年。2017年主持了住建部基础性研究课题《全国村庄变迁研究》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全国共同缔造试点村规划建设与制度设计——青海省“土关村脱贫攻坚和共同缔造”工作取得重大示范效果,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成果在全国推广。捐助8万元成立了土关村乡村建设基金和30万元作为大通县乡村建设共同缔造基金。教师党员持续深耕首都“人民城市”建设。开设“人民城市”大思政课,讲授《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实施成果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现场为学生系统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在新时代大国首都建设之路上定位人生坐标,勇挑时代重任。

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融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秉承“匠人营国 树木树人”的理念,将党建工作成效作为全体师生理想信念的源泉——“土蕴万物 木参九天”,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以下五个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成效。

2.1 服务首都“人民城市”建设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全过程民主教学实践。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导下,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千家万户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中,主持完成国内第一部面向实施的区级街道环境整治与更新设计导则《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形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设计典范。主持“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西安门大街保护性修缮”,实行“一户一策”的工作方式,沿街居民满意度极高,展现了什刹海多元文化,成为开放的城市建筑博物馆。

2.2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开展“共同缔造”教学实践,共建“乡村即课堂”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把课堂开设在村民百姓家。以“共同缔造”为指引,聚焦“大京郊”美丽乡村建设,连续数年为延庆、门头沟等多个村庄开展景观规划设计,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佳案例。获2021北京市脱贫攻坚“记大功”和“嘉奖”表彰。

2.3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通过支部党课学习,积极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战略,融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空间信息等技术,开展国土景观保护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等两大重点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国土景观政策与法律、国家公园、海绵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与水环境修复等特色领域及优势。

2.4 赓续“中国园林”历史文脉,固本培元,彰显文化自信

党支部引领系部全体师生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传承中华文化。秉承园林历史研究深厚积淀,立足中国园林文化传承,基于史源学开展北京“皇家-王府-私家-寺观-会馆”全类型传统园林历史研究,持续开展北京三山五园、王府园林、私家园林等研究,形成“理论研究-保护实践”+“历史考据-当代转译”的方向特色。

2.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支部带领3个学生党支部共50多名师生党员共同建造的花园作品“田野汇景”亮相北京园林绿化科技活动周,通过设计、建造、展示以及文化宣讲等现场示范教学,打造了一堂生动的具有北建大特色的“大思政课”。党员师生团队顶着炎炎烈日,搬运盆栽植物、碎石、钢条等材料,历经并紧锣密鼓地推进物资采买与进场、放线、隔根带钢条埋放、植物分区种植、可食性植物花箱建造、天幕搭建等环节,经过3天现场搭建,一座充满生机与力量的“城市花园”建造完成。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赓续红色基因显成效,学生党员李子薇入选北京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实践宣讲团,先后在京内大小中学进行成果宣讲,以“乡土路上乡土情”为主题生动讲述了北建大的“乡愁守护”故事。20余名优秀毕业生主动要求深入基层、深入西部艰苦地区,投身祖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3 结语

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秉承“匠人营国 树木树人”的理念,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地开展思政教学积极服务北京城市建设,结合专业教学开展美术实习、美育劳动教育等实践形式,将思政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在服务首都“人民城市”建设、开展“共同缔造”乡村振兴教学实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固本培元,赓续中国园林历史文脉和传承红色基因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凝练形成“四个三”党支部工作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我校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实现从“0-1-N”的跨越式发展,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供借鉴。

本文原刊登于《北京教育》2025/02期

责任编辑:魏菲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四个三”党支部工作法带动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