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军:乡村疫中记

2021-01-18 18:23:03

乡村疫中记

徐保军 副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的开局有点出人意料,疫情的防控工作成了全民战争,河南因其硬核防控工作一下子上了热搜,成了其他省份的榜样。作为长期在外的河南人,多年来第一次因疫情被“困”在家,也得以近距离看看这亲切、熟悉也有点陌生的故乡,既有一些惊喜,也有些许的反思。

村里的防疫

今年回乡较早,学校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便于1月16号早早回了许昌,完整亲历了所在村落防疫工作由松到紧的过程。

初回家乡的几日,全国的防疫氛围还没特别紧张,地方亦是如此,除劝少数武汉归乡人员的强制隔离外,其余民众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临近小年,归乡人员渐多,加之过年采购所需,渐渐热闹起来,似乎与往年并无差异。我对疫情关注较早,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自觉取消了年前约好的几次聚会,并告诫周围的朋友健康第一,因此还落了家里朋友的一些埋怨。

武汉封城算是一个警钟。我所在村落的防控工作也开始由松到紧。随着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重视与日俱增,群众也开始意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初期甚至有部分恐慌情绪,大家日常聊天话题开始聚焦到防疫问题上,村里的武汉归乡人员开始成为村民的重点关注对象,村里对于防控工作的宣传密度也开始加大。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初期的动员,还是后期的防护工作开展,村委会在其中均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乡村的防疫工作兼具现代化与接地气两个特征,是一个多面的综合体。微信群与大喇叭是这个综合体最鲜明的体现。村里的微信群并非专为疫情所建,很久之前便有,平素村里的信息与村民问题反馈很多在微信群里进行。在疫情特殊时期,村群便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疫情防治工作群。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微信群就显得脱离实际,因此,平素并不太活跃的传统大喇叭在此时再次大显神威,声大可至数里,简单、直接且有效,村里的各类防控通知借此直达群众耳朵,土味的宣传入耳入脑入心。

其他工作也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当群众们还没普遍意识到疫情严重性的时候,外地归乡人员的调查,武汉归乡人员的重点隔离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随后相关宣传标语的制作,村里的游说宣传、监督等等主要在村委会及地方党员的带头下进行。等到年后封村,路口值班等也主要以发动党员及热心群众为主,越来越多的群众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进来,共克时艰的氛围越来越明显。村委会开始定期为全村进行消毒,并购买了2000斤消毒液,有组织地免费发放到各家各户。村里也有党员、热心群众及各类超市往村委会捐钱捐物,积极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村委会也一一记录在案,及时公布在微信群。最近村里也在自发组织“爱国卫生运动”,甚至从物质上鼓励村民打扫卫生做好防控消毒工作。

整体而言,几个字概括本村的疫情防控的话,可谓是:防控及时接地气,自觉积极保平安。村民虽少了走亲访友逛庙会的热闹,却多了份健康的心安。   

疫中生活的反思

疫情防控进程中也有些问题值得反思,也侧面凸显了乡村治理的任重道远。

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过去数年,本村经历了系列改造,路面硬化、农村厕所、天然气、自然水等改造工程件件利民,但农村的基础设施改造依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大部分农村至今依然没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污水废水排放依然是个问题,尤其临近过年,各家洗漱工作繁多,村里道路上满是各家流出的废水。又比如,村里通了自来水,但停水断水现象时有发生,也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

又比如民众的思想观念问题。群众虽然可以接受特殊时期不走亲访亲逛庙会,但不顾禁令扎堆聚集聊天、打牌喝酒赌博等问题等依然存在。深层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跟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关系。闲暇时光如何度过?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否可提供接地气的选择?这些都是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应当考量的问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疫情的防控工作成了全民战争。村里对于防控工作的宣传密度也开始加大。平素村里的信息与村民问题反馈很多在微信群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