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全国样板支部示范作用 党建引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党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案例
一、背景情况
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关于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10条具体措施(即“融合10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破解“两张皮”,形成“两促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通过赓续“人文”特色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共基础课程高质量建设,坚持五育并举,逐步形成大学语文读、写、赛、演、游“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1343”模式不断夯实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构建起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体育育人体系,打造健康、积极、阳光的校园体育文化;坚持将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文化育人、职业教育相结合,逐渐构建起“12485”劳动教育课程育人模式。“大学语文”课程被教育部评为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融合意识,筑基理想信念
人文中心党建引领,不断创新理论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资源,党支部构建起“专题主讲导学制”理论学习模式,在思想行动上自觉增强融合意识;不断夯实党员及全体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师风等基础,支部书记张靖华等10人先后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北京市教工委录制“优秀思政工作者”专题报道;2024年4月,党支部获评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提升教学质量,融合落“虚”为“实”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人文中心深入贯彻“两个结合”重要思想,立足现实、践行“双创”理论,以“文化”牵头顶层设计6门公共基础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大学语文”课程,被教育部评为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名教师被教育部评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大学语文’读、写、赛、演、游‘五位一体’育人模式”荣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刊《人民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央视数字频道等主流媒体,辐射全国。
(三)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特色案例
人文中心牵头深入推进文化兴校战略,牵头编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文化建设15531工程”;赓续学院文化育人传统优势,立足现实、锻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连续6年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国诗词大会”等活动,荣获国家级、市级奖项累计157人次,以文化擦亮学院“青年、政治、人文”底色;牵头深入总结学院文化育人经验和做法,《融入办学目标 培植特色精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化育人三十多年不断线》获刊《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录制专题片《文化育人不断线》,全方位报道学院文化育人工作;出版文化育人阶段性总结著作《弘道明德 文以化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文集》;参与“燧石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
三、经验启示
厚植铸魂育人,五育融合提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承优势,人文中心顶层设计教学、科研双向互补体制,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育融合论坛暨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2023年会”,系统完善“三层次、多模块”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断健全“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育长效机制,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成德;立足“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文化育人、职业教育相结合,构建起“12485”劳动教育课程育人模式,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效果;“北青政结对红庙村基层治理 劳动课助力九渡河乡村振兴”项目,荣获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