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环境学院师生赴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及数据中心实习实践
为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实践育人目标任务的要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目标,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助力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应用,从课堂到田野的转换,提高实践育人水平。2024年1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生态工程系本科生在城市与区域生态工程教研所党支部教师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展了实习实践活动。
图1 环境学院师生与于秀波研究员合影
实践过程中,师生们首先聆听了于秀波研究员关于“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进展”的讲座,并观看了有关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视频,了解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组成、发展历程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随后,王春晓博士后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技术规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之后,师生们在王晶苑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研究设备和技术手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手段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监测与分析。
图2 于秀波研究员介绍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进展 图3王晶苑高级工程师介绍实验室仪器设备
之后,在唐新斋副研究员和孙浩工程师的引导下,师生们深入学习了数据中心的功能、数据管理流程以及数据平台的技术架构,参观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数据中心,进一步理解了生态监测数据如何支持国家生态保护决策。
图4 唐新斋副研究员介绍数据中心情况 图5 孙浩工程师介绍数据管理流程
此次活动对于学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难得机会,通过与生态学领域专家的交流,师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方法的理解,还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他们对生态系统研究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投身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环境生态工程系学生的实践育人水平,还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为今后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推动生态监测、评价、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了新生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