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第十一届学术文化节名家讲坛之胡定荣教授专场成功举办

2020-09-06 11:18:16

2020年4月30日15:00-17:0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一届学术文化节名家讲坛第三场“非常·无常·常识——后疫情时代的学校课程发展思考”主题讲座成功举办,主讲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胡定荣老师,讲座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参与人数达到300余人。                                   

图 1 胡定荣教授直播讲授

4.png

图 2 腾讯会议平台观看人数近300人

5.png

图 3 腾讯会议直播观看人数60余人

讲座中,胡教授以疫情期间全球教育空前中断的现状与个人抗疫经历为切入点,呼吁大家记住疫情、反思疫情,承担每个公民应尽的“国”与“家”的责任。

胡教授首先通过对比中美政府与人民在抗疫过程的行为,指出中国抗疫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执政经验的积累。胡教授分析,以人为本、尊重保护人民生命和发展权益的政治路线,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路线,教育群众、依靠群众的组织路线为中国抗疫经验的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胡教授聚焦于PISA测试中中美国民素养的比较,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就对中国抗疫成效的决定性影响。“科教兴国”战略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再次,胡教授也对疫情期间我国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例如,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居家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反映出学生在校学习幸福度低、教育差距带来信息鸿沟等问题;疫情中网络社会的不良舆论现象反映出部分国民素养存在缺失等问题……胡教授认为,学校课程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对体、音、美、劳教育的忽视,将情感教育与知识能力教育相分离等课程设计问题,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

最后,胡教授对后疫情时代学校课程发展的调整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一,基于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深化课程改革;其二,从后疫情时代出发,深刻反思课程本质,弄清课程育人的机制以及特征;其三,加速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其四,总结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运行方式的经验,改变课程发展方式和运行方式。

精彩的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教育薄弱地区如何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线上网络教育”、“线上教学对家长的增负现象”等内容提出问题。胡教授依次做出回应,他指出核心素养是必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增强核心素养不仅意味着采用新的教育手段,而且更需要依靠教育原理解决教育问题;针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要聚焦教学,提高教育领导力,以教育手段服务教育质量,而非为了手段新颖而一味推崇线上教育;线上教学增加家长负担的现象,不仅是学校需要应对的问题,更需要通过改变社会外部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学会自主学习,拓宽学生成才渠道来解决。

此次学术文化节名家讲坛版块圆满结束,后续活动将更加精彩,希望各位致力于教育研究的学子们积极参与!

附:讲座录屏文件链接

链接:点击阅读原文

https://pan.bnu.edu.cn/l/muHv9y

撰稿/徐艺嘉

摄影/潘嘉欣

组织名称

教育学部研究生会学术部


责任编辑:教育学部研究生会学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一届学术文化节名家讲坛第三场“非常·无常·常识——后疫情时代的学校课程发展思考”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