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延安精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艰苦奋斗中既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又激发了面对困难时的创新能力和求实精神,同时,实事求是还要求人们对于事物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在社会建设中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延安时期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理论、模式、体系。抗大有明确的教育方针,“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民主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也是为了学习,使得学习成为生活的一种形式,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阶级职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在抗大中,也形成了教师、学生及事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团结精神。这三种人员只是职务上的区别,在精神上是团结一致的。教师经常审查自己教授的内容与方法,参加学生的课程讨论会;此外,还有与正规课程密切配合的是学员自己组织的多项课外活动,诸如墙报、跳舞,以至种菜、筑窑洞、帮助抗日军人家属等各种活动。此外,对于教材、课程的建设也非常完善,这些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体系的建立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民政职业教育的探索需要我们践行延安精神,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理想信念上,结合学校民政特色和定位,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培养民政人才、服务社会发展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艰苦奋斗,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实践教学,营造良好学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科研实力;通过实事求是,基于实际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社会合作,提升学校的开放度和影响力。我们每个人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投身到学院的民政教育事业,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民政事业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