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二十大丨我们这十年——运动生理学教研团队

2022-12-18 23:24:22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公众号 运动生理学

一、传承光荣历史 打造优质团队

优秀基因与历史传承

2.png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教研室之一。1954-1957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培养了我国29名运动生理研究生,部分研究生成为本教研室主干人才和中坚力量。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建立了体育领域的第一个运动生理学博士点,也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运动生理学博士。

3.png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自成立之初,就有全国著名的八大教授美誉。八大教授由著名的王义润老先生领衔,另外有高强、尹吟青、卢鼎厚、杨锡让、张问礼、周懿芬、佟启良教授。由八大教授培养出的成百上千的运动生理学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正活跃在国内外各高校、科研单位和运动队等领域。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名师16位老教授中,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就占有6位。他们中有学科带头人、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有体育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等等。

教学名师与教改成果

4.png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2012年共有教职员工6人(曾凡星、周越、石丽君、赵丽、李丽、汪军),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4人。2022年共有教职员工10人(周越,石丽君,赵丽,汪军,李丽,吴迎,赵磊,刘晨喆,李岩,张严焱),其中有两位教授在本教研室退休(曾凡星、王瑞元),一位教师(于亮)在2013年进入,2018年调入其他部门。现在还有兼职教师四位(于亮、许寿生、宋亚锋、何辉),教职员工较10年前增加一倍。现在正教授4位,副教授4位,讲师2位,平均年龄40岁,男女性各占一半;中共党员7人,民主党派2人,无党派人士1人。这十年间,教研室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高校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北京市优秀教师(周越,石丽君)、北京市教学名师(于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赵丽,石丽君)、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周越,石丽君)、教育部霍英东奖(于亮)等。另外教研室多人获得北京体育大学各种奖项和称号。在这十年间,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较10年前有了质的飞跃。

5.png

多年来,教研室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大力发展运动生理学学科建设,为我国体育事业高端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6.png

运动生理育人团队重视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承担着学校各院系本、硕、博《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电生理基础》《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运动生理学实验理论》《运动生理学原理与应用》等7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出版相关运动生理学教材10余部,《运动生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在国内同领域专业教材建设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教研室始终站在国内本领域教学科研前沿,其中多媒体融合教学案例启发式教学网络慕课教学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的开发应用,为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运动生理学》课程也于2015年被评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被评为北京体育大学优质本科课程和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运动生理学硕士专业方向课》荣获校优质研究生课程等过个奖项。

教材建设情况

7.png

教学成果获奖

8.png

二、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教学质量

9.png

围绕立德树人,探索课程思政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着力加强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中,教研室注重探索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发挥隐形教育的育人功能,自觉承担起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努力提升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大学育人优势,讲好冠军故事,宣传好女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加深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培养专业学科的自豪感;在实践教学中,教育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时代新人;在科研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探索教改机制,打造精品课程

教研室坚持探索行之有效的备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新故相推、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着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和优质教育课程。教研室多年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定期观摩说课,并邀请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莅临指导。通过不断强化备课和说课,不断打磨教学方案和技巧,使教学团队授课质量稳步提高,也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有运动实践经验的教授会在相应理论知识部分提出运动实践案例,丰富年轻教师特别是医学院校背景教师的知识储备、案例储备;而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可以深入探讨,探究某一运动现象背后的理论基础。国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内应用实践的结合,运动实践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融合,年轻教师和八大教授的碰撞,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教研室还构建了多点接触学生机制加强三全育人;组织双带头人工作室教师党员驻班全面融入学生当中;还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一起就对学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和科研方法指导,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帮助学生尽快成长成才。

教学改革项目

10.png

三、聚焦国家战略 注重科教融合

服务奥运备战,助力体育强国

本团队还致力于服务健康中国、备战奥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学校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发展之路,负责国家体育总局和学校多个实验室的运行,包括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应激适应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北京体育大学冰雪运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队科研任务和国家青训任务,服务的国家队有国家铁人三项队、国家越野滑雪队、国家雪车队、国家水上中心激流回旋队、国家速度滑冰队、国家高山滑雪队、国家跳台滑雪队、国家橄榄球队、国家速滑队等。

强化科教融合,培养特色人才

教研室还注重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教学是科研的强大动力,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研室一方面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注重科研对教学的支撑力和助推力。近十年来,本团队承担了4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总局和横向攻关课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学保障。

部分科研项目

11.png

b.png

c.png

四、加强国际交流 提高国际声誉

团队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为重点,整合国内外体育科学专家,组建中外联合团队,重点打造奥运科技攻关团队,开展高水平联合研究,实现科技助奥合作多元化。通过课题合作、论坛交流、共建实验室、服务社会等多种形式,在聚焦国家战略方面取得实效。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北京体育大学正全面推进改革,本团队也走在改革的最前端。教研室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学术地位和国际声誉,为教学和科研搭建国际发展平台。团队多名教师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中心、美国拉夫莱斯呼吸中心、挪威体育学院、芬兰图尔库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等等。

五、发挥专业优势 积极服务社会

15.png

教研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体育战线三大任务,引导师生积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战略。对接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体育强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将学科研究与中华复兴大业、体育健康事业、奥运科技服务等广泛联系,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例如举办健康中国2030国际论坛一带一路教育论坛,传播科学健身理念,提高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水平,促进体医融合发展。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中,教师们利用自身专业,积极为社区、老年公寓、青少年、幼儿等开展奉献爱心测试服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中国生理学会的指导下,建立了运动生理学分会,并一直致力于运动生理学专业在全国的发展。本团队一直是分会秘书长单位,负责学会的发展壮大和日常工作。其中团队成员王瑞元、熊开宇、周越历任学会主任委员,汪军、许寿生、石丽君、于亮等历任学会委员和秘书长。

整个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为我国高端化、国际化、贯通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也将继续为北京体育大学建成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而奋斗!



责任编辑:杨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为我国高端化、国际化、贯通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