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教师党员的使命担当,凝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联合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创意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于2025年4月23日,组织教师党员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艺术中心,开展走进“三大文化建筑”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第一站——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建筑整体以石材和玻璃幕墙为主,内部可提供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和临时展览四大展陈类型,并利用大型数字展示和舞台光影,打造人文休闲与数字体验融合的公共艺术空间。抵达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党支部书记刘秀伟教授分享了团队设计的该馆及视觉形象系统。从严谨调研到数百版手稿的反复推敲,再到设计背后的工匠精神与文化创新。馆徽以“千年大运河,流动的文化”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以“京运龙印、风帆舟楫、绵延水纹”为核心图形元素,多义共生,将和大运河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用生动、巧妙的视觉语言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刘秀伟教授还介绍了馆徽蕴含的的“五层信息”——中国文字之美、民族符号之美、建筑意象之美、文明承载之美、印章形式之美,互为表里,共同彰显大运河“文化名片”的时代价值。她号召大家,学习设计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创新思维”“文化自信”,将这种精细与传承运用于教学与科研。

进入博物馆后,由丝路视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源渊带队。他在共享大厅前简要介绍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随后引领大家进入“裸眼5D数字影院”让观众沉浸于“隋唐漕运”“白浮泉源头”“现代生态治理”三大主题影像中。将历史场景与自然元素无缝衔接,让同志们宛如穿越千年,感悟运河文化的壮阔与韵味。党员教师们被生动的数字手段深深吸引,不时互动提问,交流对“数字赋能博物馆”“文物与科技融合”的思考。

在大运河博物馆浸润文化后,教师党员们步行至北侧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创意艺术学院院长张歌东教授讲解了展馆被誉为“森林书苑”的由来:图书馆中庭满布仿银杏立柱,顶部玻璃穹顶引入自然光,营造“林下阅读”氛围。元宇宙体验馆通过VR互动,让读者跨越时空与古籍主人对话。全馆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立体书库,数百万册藏书通过自动分拣系统,实现“15分钟内取书”,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令人赞叹。教师党员们在“图书+科技”交汇的创新空间中,体会到知识传承与技术创新如何相辅相成,也更加坚定了将“书香党建”理念融入教育实践的信念。

最后一站北京艺术中心,创意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袁媛老师,介绍了此馆又称“文化粮仓”,它以通州古粮仓和船舶为设计灵感,建筑面积12.53万平方米,设有4个室内剧场和1个露天剧场,共5750个座位。其设计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馆内还拥有歌剧院、音乐厅与多功能展演空间,内部声学设计依托数字建造模型,确保沉浸式听觉效果。创意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庆梅教授补充到,展厅内常设“大师手印展”,通过照片与实物,展现指挥家、钢琴家等艺术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核心。党员教师们在宏大的空间里,感受到“美育筑魂”“艺术育人”的力量,也纷纷表示要把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带回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与创造力。
此次“三大文化建筑”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设计启迪。重温红色基因,筑牢初心使命。从运河源头的“龙首”,到印章式馆徽的庄严,从5D数字体验到智能书库的高效,党员们切身感受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未来,设计学教师党支部和创意艺术学院党支部将以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继续依托党建引领,将文化场馆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教研项目、课程案例和社会服务。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用创意设计与红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