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深度融合,切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使命,2025年10月17日下午,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在“同上一堂课”集中大课学习后,在综合楼1223会议室召开“深化党建业务融合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专题研讨会。北京高校基本培训扩大试点工作第三指导组领导、校党委书记倪海东、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卜晨光、党委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兼副部长宋瑞静出席会议,第一党支部党员参加,会议由支部书记麻晓芳主持。

支部书记麻晓芳对学院“双创”样板支部建设情况作专题汇报。她介绍,支部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打造“六个融合”品牌,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党建融合团队,夯实组织基础,优化人才结构,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取得突破;二是党建融合学科,聚焦语言资源保护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支部成员受聘国家级智库,多项资政报告获领导人批示;三是党建融合科研,党员教师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与专著,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四是党建融合服务,党员教师深入边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调研与支部共建;五是党建融合育人,落实立德树人,学生支部建设成果显著,就业率高,形成师生联学联建氛围;六是党建融合传承,依托语保工程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同时推动“冷门绝学”学科发展。此外,支部已在高校思政网“育人号”平台上传党建成果二十余项,展现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实效与影响力。
在交流研讨环节,支部党员结合“大课”学习内容,立足自身教学科研实际分享感悟。赵日新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表示,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教师当以教学为本,坚持终身学习与教学相长,课堂讲授中力求讲透讲懂,同时通过实地调研深化科学研究,在科研与育人相融合的实践中坚守学术初心。彭恒利老师聚焦新疆调研工作,探讨语言文字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纽带作用,提出通过强化师资培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以语言之力助力乡村五大振兴。黄晓东老师从方言学者视角出发,他认为方言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主张构建普通话与方言多元共生的语言生态,通过实地调研、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守护文化根脉。王丽娟老师介绍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的工作情况,分享团队在挖掘传统学术精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常态化读书会等方面的实践,通过师生协同成长,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王莉莎老师重点汇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两项亮点工作:成功研制发布4项语言资源保护推荐性国家标准,实现相关领域零的突破;稳步推进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建设,助力语言文化传承与数字化发展。张程老师结合学工岗位职责,提出要切实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与会领导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效和支部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指导组领导和倪海东书记肯定了支部党员扎根边疆调研、深耕冷门绝学、坚守教育初心的担当精神,认为支部工作充分体现了“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实践理念,并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支部建设,注重成果总结与展示,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最后,麻晓芳书记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研讨凝聚了三点共识,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三是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转化深度结合,切实将教育强国目标融入日常工作。她表示,支部将认真梳理并吸收会议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再上新台阶,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同上一堂课”专题研讨会的召开,既是支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双创”样板支部建设的具体实践,也为党员教师搭建了“学思想、谈感悟、促实践”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了“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共识,将教育强国目标转化为具体工作思路,为支部后续建设夯实了基础。支部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紧扣“六个融合”党建品牌建设要求,推动学习成效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深度融合,引导党员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在语言智库建设中建言献策、在有组织科研中攻坚突破、在数字化教育转型中积极探索,以先锋表率作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持续擦亮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底色,为服务教育强国贡献坚实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