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走边疆:用关爱点亮童心,以交流凝聚守边力量
2025年7月14日至16日,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师生在院长席林带领下,赴盈江县昔马镇、瑞丽市弄岛镇开展为期三天的“行走·融边·筑师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教育帮扶、心理团辅、文艺巡演、民族团结活动等形式,将思政课堂延伸至边疆一线,让青年学子在为边疆儿童送去关爱、搭建亲子交流桥梁的实践中,读懂“家庭稳则边疆稳”的深意,用教育温情筑牢守边根基。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在昔马镇华侨中心小学,志愿者为93名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团辅、绘本阅读等课程,“亲子沟通班会课”搭建起情感桥梁,通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长讲解“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家长多方面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弄岛镇文化广场上,师生与当地文艺队联袂演出《哈尼宝贝》《仔傣泼水》等节目,以歌舞串联民族情谊,《爱与成长的故事》以音乐绘本剧为载体,立足儿童视角,生动展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关联,引导孩子们理解“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国家”的深刻内涵,志愿者段晓娟表示:“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正是对‘守护家乡’最真挚的向往。”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二、融边聚力:校地共筑稳边教育屏障
此次活动依托校地深度合作机制推进,学院联合西南大学专家及昔马镇、弄岛镇党委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教育稳边”主题共商长效帮扶机制。自2018年以来,学院已累计派出300余名师生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今年新增的“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及教育调研项目,进一步精准对接“边民所需、教育所能”。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敏教授评价:“这种‘高校+地方’联动模式,使教育成为稳边固边的‘隐形纽带’。”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未来15天,24名驻村志愿者将以专业知识落实各项活动:在绘本疗愈中融入边疆故事,作业辅导时讲解守边事迹,兴趣课堂上浸润优秀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文化自信。活动将惠及260余名儿童,志愿者与边境派出所、关工委共建的“暑期监护安全网”,既为孩子们提供关爱保障,更强化其责任意识。当地家长坦言:“大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守护家乡的重要性,这比什么都珍贵。”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三、淬炼师魂:以教育初心夯实边疆根基
三天行程中,师生走进边境村寨,在民族团结打跳中感受“手足相亲”的力量,在界碑旁聆听守边人故事,深刻体会“教育兴则边疆稳”的内涵。院长席林强调:“行走的思政课让师范生深刻认识到,边疆的讲台就是守边的阵地,培育爱家乡、守家国的下一代,正是为稳边固边筑牢根基。”
图为活动现场 朱梓冉 摄
结语:步履不停,共守边疆山海
从昔马镇到弄岛镇,200余公里的边疆行,不仅是教育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以教育力量厚植稳边根基的具体体现。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让更多青年学子以教育为笔,在边疆孩子心中播撒“守土有责”的种子,让民族团结之花与守边信念共同绽放,为稳边固边、教育强国建设书写师范人的担当答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