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霍宇翔同志作为地质工程教工党支部副书记,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勇于创新,构建“知识流-案例库-思政链”的沉浸式课堂,承担的《地质工程施工》《工程爆破》两门专业课,教学成效显著,获校级教育教学督导组高度评价,相关课堂被列为优秀示范案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一、党员先锋:立德树人的一线践行者
作为一名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一线的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是党员先锋的重要责任。霍宇翔同志始终致力于将晦涩的地质施工知识转化为学生能感知、能理解的信息。每当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因深埋地下的隐蔽工程、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而流露出的迷茫眼神,他深知单凭传统的课堂讲授难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施工认知。这种对学生认知困境的深刻洞察,正是他扎根讲台、探索教学创新,以实际行动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直接驱动力。
二、党建赋能:专业课堂的思政融合实践
(一) 国家战略融入课程设计
从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提炼教学案例,将"科技报国"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通过真实工程场景解析,培养学生战略视野与家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二) 创新教学破解课程痛点
在教学设计中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游戏元素,有效降低术语认知门槛。考虑学情背景,构建多维度教学案例库,兼顾学术深度与情感共鸣。同时整合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实现多形式教学资源的动态联动与立体交互。
三、先锋辐射:党建与教学的双促共进
以省级教改项目为引擎,凝练形成可推广的“情境式教学”范式——通过创设工程实景、开发专业桌游预学工具、构建国家战略工程与校园基建联动的多维度案例库,将深奥地质知识转化为可视化、可交互的教学场景。其成果获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排名第一)两次,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并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及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依托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指导学生在就艰苦的地质工程领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5%以上,以“红色基因+专业素养”培育模式锻造出政治坚定、技术过硬的新时代地质人才。
四、党员心声:扎根讲台的初心誓言
"让知识在情境中生长,让思维在碰撞中闪光。"霍宇翔同志以地质工程的专业特性寄语学子:"每一次承压都是成长的地基,每一份坚持都是不屈的基础",这亦是对党员教师育人初心的生动诠释。其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锻造新时代"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地质工程英才培养新高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