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七一”|【党建创新案例】红旗领航护山河 先锋逆行安民生

2025-07-19 19:23:09 霍宇翔

【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地质工程教工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守护山河安澜、保障民生安全”为使命,紧扣“培养地质尖兵、服务国家战略”主线,创新构建“红旗领航强根基、先锋逆行显担当”双擎驱动党建模式,推动高校党建与专业报国深度融合,探索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

主要做法】

红旗领航强根基:铸就守护山河的红色堡垒

理论武装强信念,构建“五学联动”铸魂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各次全会精神,构建“书记领学、专家导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实践促学”五学联动体系。实施“理论学习提升计划”,组织党员赴红咏党史教育基地、育廉馆等红色场馆开展沉浸式教育4次,覆盖党员200余人次,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组织建设固根基,创新“三化”管理模式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实施“标准化、动态化、嵌入式”三化组织管理模式。针对教师野外工作多的特点,推行“临时党小组”制度,在峨眉、马角坝实习及国家级项目建设中设立临时党小组12次,实现“科研攻关推进到哪里,组织生活就跟进到哪里”。近三年,通过在教学实习、科研项目一线考察,发展高知党员2名,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文化续传承,打造 “四维浸润”育人矩阵 构建“红色教育+文化调研+实践体验+品牌传播”四维浸润育人矩阵。组织党员赴红军长征百丈战役历史陈列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学习,赴三星堆博物馆、陈俊卿烈士纪念馆开展文化调研,开展联合党建活动,覆盖党员群众200余人次。通过沉浸式教育,将党员日常教育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厚植家国情怀。

先锋逆行显担当:锻造守护民生的地质铁军

党建引领驱学科,形成“三融三促”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指示,实施“党建与学科规划融合,促方向精准;与科研攻关融合,促成果突破;与人才培养融合,促队伍壮大”的“三融三促”发展思路。支委会牵头组织学科发展研讨20余次,确立3大科研攻关方向和4个重点人才培养领域,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助力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快速融入团队,推动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师生凝聚共成长,构建“全周期”育人工作格局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党支部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将思想引领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生活中。引导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通过“党委统筹-支部协同-团委联动”工作机制,打造贯穿课堂、第二课堂、文体活动、职业生涯的全周期育人模式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先锋逆行守民生,践行“三先”责任担当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践行“险情先到、责任先扛、技术先上”的“三先”责任担当。近三年,支部党员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抢险20余次,罗永红等同志参与雅康高速日地沟特大山洪泥石流应急抢险等重大任务,吉锋同志参与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地震等应急调查,收到应急管理部等单位感谢信6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主要成效】

党建品牌树标杆,实现“三个突破”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的重要指示,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罗永红教授获“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实现国家级党建荣誉和省级个人表彰双突破。打造“地质灾害防治先锋队”工作品牌,总结形成“三融合三提升”工作法,即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建与文化融合、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提升党员素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社会贡献度。

立德树人显成效,五维并进创“一流”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在立德树人方面成果丰硕。支部1人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获四川省防汛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获四川省“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优秀党员称号,1人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地质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地质工程教学团队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门课程入选首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两次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承担国内唯一的地质灾害防治类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和多项表彰,实现党建、课程思政、学科、平台建设和国际影响力五个维度的一流目标

支部联动聚纽带,构建“三圈协同”生态 构建“校内协同圈、校地合作圈、校企联动圈”三圈协同党建生态。定期与学生支部、教师支部、企业支部开展职业规划沙龙、导师走班、新年联欢、学科特色文体赛事等主题活动40余场,全方位构建“三全育人”新范式。开展震害调研、防灾减灾教育等实践活动12次,形成“实践育人+文化浸润”品牌。支部指导的学生项目“视障家庭子女帮扶志愿服务接力计划”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建立“党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与6家单位联合开展党建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典型示范立榜样,发挥“双驱引领”作用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要指示,发挥“个人示范引领、团队协同攻坚”双驱引领作用。打造冯文凯同志等优秀党员典型案例,推荐支委易小宇同志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青年党员说”研学活动。支部吉锋同志提交的《关于强化我国北方地区汛期洪水及泥石流灾害预防的建议》被农工党中央《信息专报》采用并上报全国政协;支部罗璟同志参与的《川藏铁路四川段弃渣处置和施工道路创面修复面临的问题和建议》受到四川省副省长左永祥同志肯定性批示。选树“科研攻关党员突击队”等攻坚团队4个,推送支部党建动态、党员先进事迹等宣传报道20余篇次,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经验启示】

坚持 “双融互促”,实现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必须坚持政治引领与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同频共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将党建指引下,将国家战略需求转化为学科攻坚方向,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互嵌,做到“党建引领发展,发展检验党建”。

构建 “双培双评”,激发党员教师内生动力 必须构建党员培育长效机制。创新“政治素质 +专业能力”双考核体系,实施“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的双培工程,将社会服务参与度、课程思政建设等纳入党员考核指标,开展“党员先锋岗”“教学名师”等双评活动,激发党员教师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党员教师队伍。

打造 “三链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党建生态

必须打造开放协同的党建生态。通过“校-企-地”党建联盟建设,构建“科技攻关链-人才培养链-社会服务链”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有效延伸党建工作链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罗永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地质工程教工党支部创新构建“红旗领航强根基、先锋逆行显担当”双擎驱动党建模式,推动高校党建与专业报国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