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高站位谋划,践行强国使命
成都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党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并成功入选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支部深刻把握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职责使命,将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此次赴眉山市洪雅县余坪镇符场中心小学校开展的教育服务实践活动,正是支部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学科专业优势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行”责任担当的生动实践。
二、 专业赋能,打造“英体结合”特色模式
本次活动绝非一次简单的支教,而是支部基于外语学科特点,精心设计的一套以“英体结合”为核心、以“激发兴趣、拓展视野”为导向的创新教育服务方案。
1. 课程内容创新,“体育”搭台,“英语”唱戏,激活课堂活力
支部充分发挥“英体结合”的独特专业优势,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设计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特色课程。例如,将英语词汇学习融入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中,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自然习得体育英语;通过编排英文体育口号、学唱英文运动歌曲,使语言学习与体育精神共鸣。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孩子们对英语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双重兴趣,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是“体教融合”创新理念在乡村教育场景下的成功落地。
2. 文化传播创新,借势世运,播种梦想,传承体育精神
紧贴“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的时代背景,支部党员教师策划了“世运知识小课堂”、“我心中的世运会”主题绘画等系列活动。通过生动讲解世运历史、项目设置,传播东道主文化,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国际体育盛事的向往与热情,更在他们心中深植了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种子,实现了体育精神从大学课堂到小学课堂的代际传承,为乡村儿童打开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一扇窗。
3. 服务模式创新,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建立长效机制
活动由“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亲自牵头策划,党员教师骨干全程参与,确保了活动的政治方向与教育实效。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送教下乡”,更是与符场中心小学校建立了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开端。支部计划将其作为定点服务基地,定期开展远程教研、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活动,持续为乡村外语教育注入新动能,使党建成果真正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持久力量。
三、 成果显著,彰显样板担当
本次教育服务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服务学校师生及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助力乡村学子全面发展,活动直接惠及符场中心小学校学生,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在快乐中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深化“英体结合”办学特色,活动是外国语学院“英体结合”办学特色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成功延伸与验证,提升了学科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
锤炼党员党性修养,支部党员在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宗旨意识,提升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辐射样板引领效应, 作为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此次实践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如何有效利用专业资源服务社会、助力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体经验”与“外语方案”。
四、 结语
此次赴洪雅县的教育服务,是外国语学院教师党支部一次深刻的“强国行”实践。未来,支部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党建+专业+服务”的工作模式,将样板支部的培育创建过程,转化为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行动,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