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柯进和爷爷在酒坊里酿酒 受访者供图)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26日讯 30多坛酒缸整齐码摆放,酒缸中的高粱、稻谷等正在发酵,打开密封盖,酒香扑鼻而来。在江夏区安山街柯家酒的酒坊里,江夏原浆酒酿造工艺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柯进正在酒坊里忙碌。今年24岁的柯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安山街,继承了家里的酿酒手艺,并通过改进包装、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自家酿的纯谷酒成了“致富酒”。
2015年,柯进家被确定为国家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父亲早年过世,爷爷年迈,母亲体弱多病,哥哥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通过精准帮扶,柯进全家在2016年实现脱贫。2017年柯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江夏区公开招考,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并从爷爷手上接过家传古法酿酒手艺。
(图为柯进在检查酒缸内的发酵情况 记者张奔设 摄)
古法酿酒香飘网络
2014年,柯进考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2015年,柯进家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享受到助学扶智和雨露计划,这让家里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今年80岁的爷爷柯希财一辈子都在用家传的古法酿造纯谷酒,不过,他一直是坐等顾客上门,在安山街一带,他家的好酒也从不愁销售。上大学的柯进在接触互联网后,建议爷爷把酒包装后在网上销售,但爷爷对网络不了解,担心酒卖不出去、钱收不回、成本增加等问题不愿尝试。
找爷爷说了几次无效后,柯进便悄悄地从网上订购酒壶,将自家酿酒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推荐自家纯粮原浆酒,慢慢地,柯家的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回头客介绍了新客人来购买他家的粮食酒。
眼看这一壶壶美酒通过快递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爷爷终于认可了孙子的想法:“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过自己酿的酒可以卖这么远,还受到大家的喜爱,以后我就在家把关,你们出去销。”
2016年柯进靠自己实习工作、网上销售原浆酒,很快就为家里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图为柯进在酒坊里酿酒 受访者供图)
好酒也要穿“新衣”
201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自小围着酒甑长大的柯进接过爷爷的手艺。酿酒时,凌晨4点多就起床,在酒坊里仔细甄选上等的稻谷和优质的高粱做原料,经过清蒸、下烹、拌曲、上缸、发酵、蒸馏等一系列传统工艺,酿造出纯粮原浆酒。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对柯进建议:“你们家的酒这么好,为啥一直都用塑料酒壶装酒,不好好包装一下呢?”朋友的话提醒了柯进,他决定根据顾客婚宴、寿宴、送人等不同需求,为顾客量身定制陶瓷酒坛等新包装。
扩大生产需要资金,2017年11月,柯进申请了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利用这笔资金,他打造出了一系列的定制陶瓷酒坛,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要。
很快,柯进家里酒的销量从原来一年几千斤上涨到近两万斤,而且不少顾客特地为这古色古香的定制酒坛而来。去年,柯进一家酿酒的收入近4万元。
为了把控质量,柯进严格挑选酿酒原料,除了自家种植稻谷,柯进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里贫困户的水稻,帮助村民解决了稻谷收割与销售,带动村民致富。
(记者张奔设 通讯员刘龙腾 严瑕 陈培泽 董小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