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韵流转润童心,志愿薪火传非遗 ——长沙师范学院“师者初心”志愿服务团非遗教育进行时

2025-08-04 12:18:46 陈然 龚吉芳

7月21日,长沙县黄兴镇松鹤工作室里热闹非凡。长沙师范学院“师者初心”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带着被誉为“活态文物”的泥泥狗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捏制这门传承千年的非遗手艺,让古老文脉在稚嫩指尖焕发新彩。

“这怪兽长着三只眼?”“花纹像不像会说话的符号?”课堂刚开场,志愿者展示的泥泥狗照片就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色彩撞色鲜明的造型、古拙灵动的线条,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借着这份探究欲,志愿者缓缓揭开泥泥狗的“身世”。泥泥狗源自河南淮阳,承载着太昊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古老传说,是先民心中能带来好运的“灵物”,已在岁月中流转数千年,如今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1

(志愿者介绍泥泥狗非遗文化 王祯粤摄)

随后,志愿者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泥泥狗的外形特征。泥泥狗多由黄色泥土塑形,以红、黑、白三色为主色调,既有小狗、小鸟等常见动物造型,也有充满想象力的“小怪兽”模样,线条简洁却充满古朴韵味。志愿者的生动讲解让孩子们对泥泥狗的理解从好奇转向了热爱。

当志愿者宣布开始创作,工作室瞬间成了热闹的“泥塑工坊”。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攥着黏土揉了又揉,掌心的温度让泥土渐渐柔软他们拿起黄色黏土,先耐心揉制,让黏土变得柔软圆润再发挥想象塑形,有的捏出椭圆的身体配上耷拉的耳朵,有的捏出尖尖的嘴巴模拟小鸟最后用小刻刀刻上简单的直线、曲线花纹,蘸取红、黑颜料点缀眼睛和纹路。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技巧,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志愿者求助,工作室里满是欢声笑语。

图片2

(志愿者与学生共绘泥泥狗图案 董永秋摄)

当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泥泥狗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大家纷纷举起作品展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原来泥巴能做出这么可爱的宝贝,非遗真有意思!”一位小朋友捧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说道。

图片3

(学生展示泥泥狗作品 丁依凡摄)

“不只是教手艺,更是播种子。”志愿者笑着说,这堂体验课让孩子们摸到了非遗的温度,更在心里种下了文化传承的小苗。未来,长沙师范学院“师者初心”志愿服务团将继续致力于志愿服务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开展更多非遗体验活动,让更多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者初心”,助力非遗文脉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刘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长沙师范学院“师者初心”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带着被誉为“活态文物”的泥泥狗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非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