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考研路 破茧自生光——考研路上的那些身影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可航。考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也并非遥不可及。2025年,长沙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升学率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大批材环学子用汗水和努力,用智慧和坚持,熬过了最深的夜,成功上岸。
“荒芜中的向阳树”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是2021级功能材料专业谢学辉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
他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大一父亲因工伤去世,大三母亲因车祸离世。短短三年由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间变成和姐姐相依为命的孤儿。母亲的离世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担心会像父亲离世那会儿“无法自拔”“深陷其中”。仅仅比他大五岁的姐姐刚刚参加工作,涉世未深却被迫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手操办母亲的丧事,一手照顾弟弟的情绪。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互相依赖,互相扶持。
生活总是关上一扇门,又会打开另一扇窗。谢学辉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学院的老师们都给予了他全面的帮助,成为他坚实的后盾。在参加学科竞赛时,指导老师陈亮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指导他的项目直至落地,最终获得第十四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创新作品)二等奖的好成绩,并在《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Small》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辅导员刘钰清老师对于他的线上答疑总是秒回,遇到心情沮丧时,还会像朋友一样给予安慰和鼓励。在“情暖冬日”爱心传递活动中,学院赠送他棉被,帮助其温暖过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更是为他送去春节慰问,实现物质帮助和精神激励的有效融合。
大三那年的暑假,谢学辉下定决心,要考研!这条路上,谢学辉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需要克服家庭变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每天都是背书、做题、听课、总结……挑灯夜读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遇到学习的瓶颈期,动力减退,自信心降低,但看一看身边一起复习的同伴,想一想一直关心自己的老师们,咬咬牙又继续。终于,他成功了!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感恩全院师生的温暖相伴。
人生虽然千疮百孔,但总有人在帮他缝缝补补。现在的谢学辉已由手足无措的男孩变成豁达开朗、坚毅前行的孤勇者。在选择研究生报考学校时,他依然选择了家乡的学校:昆明理工大学。“我想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学校和学院的关心转化为勤奋好学、学无止境的内在动力,学有所成,将来建设家乡,回馈社会。”
“黑马练成记”
“四级考试考了五次”“入党推优推了两次”“专业成绩从不拔尖”……这些都是2021级功能材料专业曾洋超身上的标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考出386分的好成绩,拿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初试成绩第一的头衔,最终顺利被湖南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录取。曾洋超的高光时刻似乎都留给了这一次的研考,他坚信披星戴月走过的路终将会繁花满地,时间给了他确定的答案。
回顾来时路,他给出了三个锦囊:个人努力、团队帮助、良好心态。
对于考研这件事,曾洋超拼尽全力,几乎每天都是“早八晚十”。他深知自己的英语知识底子薄,于是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规划表重点攻克英语短板。“早上8点到达图书馆,在楼道里背英语。中午在自习室趴30分钟,起来做数学题,一直到下午2点,然后又去学英语到下午6点。花半个小时吃饭,学习到晚上10点再回去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使他的基础知识愈发扎实。
同时,他和几位室友组成考研小组,形成了“共享学习资料、主题学术沙龙、互评模拟面试”的互助模式。曾洋超的强项是数学,于是他经常在群里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甚至会自编一些题目共同练习;言欣蔚的强项是英语,他主动揽起修改英语作文的任务,帮助其他几个人提升英语分数;赵梽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大家也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安慰、开导、分析,很快他便满血复活,继续投入战斗。对敏学六栋151宿舍来说,大学室友是战友,亦是伙伴。他们相互给予温暖与欢乐,他们携手共进,乘风破浪,最终实现全员上岸。
曾洋超的考研经历,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还在为梦想奋斗的人们的道路。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三跨生也有春天”
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考生考研几乎不能上岸?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吴万昇给出了否定答案,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三跨生”也有春天。
吴万昇毕业于2024年,作为一名二战考生,今年顺利被武汉大学法律专业录取。谈起自己跨专业考研的初衷,他表示出自兴趣。大二那年,吴万昇接触到一本书:《西窗法雨》,作者把每个英美法判例作为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结合中国的世情民风,引出人们对法理的思考。这扇小小的“西窗”,一下子打开了吴万昇的心门,让“法雨”浸润其中。于是,他坚定了选择了跨考法律专业。这个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在第一年的研考中,他差了6分与武汉大学失之交臂。但他没有放弃,重振旗鼓,总结经验,全力备考二战,依然把武汉大学法律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这次他的复习更加全面,更加细致。通过大量的刷题,他深刻认识到只会背诵是没用的,研究生的考试更多的是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选拔。同时,个人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因为一点点的挫败就开始怀疑自己、放弃自己。不管结果如何,要相信自己,享受过程,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再次回到校园,是成功上岸后来开具工作推荐信。吴万昇找到了一份在天心区法院政治部的实习工作,想要在入学前多熟悉法律实务。虽然离开学校已经一年,再次回来却从未感觉陌生,在校期间的事情历历在目。“从考研规划指导,到固定舒适的考研教室,再到考研前夕的暖心礼物,很多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给予的支持和关怀。”未来,他将带着长沙学院“力学笃行”的校训,继续前行,用法律的方式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长沙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把高质量升学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点。近年来,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新型材料学科人才,毕业生升学率超过35%,其中国内985高校占比超20%,孕育出了众多的“考研牛人”、“学霸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