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导向,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着力统筹“七个有力”工作体系。通过“聚焦协同育人,联学联动促进思想提升”“聚合资源搭建,实践基地延伸培育链条”“聚力作用发挥,以党建促团建激发活力”三方面推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提升学生核心优势,绘制学生“成长图鉴”,提高党建育人实效。
【案例正文】
一、实施背景
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发挥本科生党支部在学院本科生培养教育全过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支部党员在“学”中筑牢思想根基,锤炼党性修养,在“做”中练就过硬本领,更好担当作为。
二、主要做法
1.聚焦协同育人,联学联动促进思想提升。
支部常态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拓宽主题党日覆盖渠道,通过主题教育等精品项目,夯实支部青年爱国主义的思想理论根基。师生支部结对共建、互促互荣,与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支部、中国近现代研究所党支部等教工支部联合开展理论学习,开展“五月书香·十月书韵”等品牌读书活动60余次,夯实学生思想根基。打造“先锋”党团学习实践春令营品牌活动,采用引领学、集中学、研讨学、自主学和实地学“五学”并举模式,通过“点带面”的学习形式,层层递进,通过实地调研辽宁红色文化基地,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方式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
2.聚合资源搭建,实践基地延伸培育链条。
努力为党员搭建实践平台,将思想洗礼与实践锻造相结合,拓展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途径。实践研习强化价值引领,支部成员累计组织国家级、省级、校级社会实践团80余支,覆盖20余省,产出各级各类优秀社会实践报告50余篇,实践团事迹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累计浏览量达20000人次。聚合校内外资源助力全面发展,支部联合辽宁省图书馆、校公安处等校内外组织,搭建实践育人基地,合力打造志愿服务、红色研学、生命安全教育等实践基地,助力学生技能掌握。

支部党员广泛参与实践活动
3.聚力作用发挥,以党建促团建激发活力。
立足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支部以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为主抓手,坚持务求实效,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理论宣讲促学深悟透,按照“理论学习、实践宣讲、研究提升”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打造“社区理论宣讲”“实地研学宣讲”等特色宣讲品牌,累计开展专项系列理论宣讲活动300余场,覆盖人数超过156000人,将理论学习转变为青年学生的主动参与、叙述、讲授和表达。以志愿服务促劳动育人,构建以“星愿课堂”支教计划为特色,以“智慧社区”项目为重点,以“温暖省图”“校园义工”等多志愿服务项目并重的品牌志愿服务体系,深入糖厂子社区、兰香社区等近30余个社区。

支部党员进行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
三、经验启示
1.突出专业优势,强化育人实效。支部将持续以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导向,发挥学院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显著优势,做好支部活动与专业学习的衔接与补充,为切实发挥支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理论基础。
2.探索优质资源,推动优势互补。支部将持续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合力搭建育人基地,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育党员在研讨交流中学本领,在生动实践中强担当。
3.强调问题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支部将坚持定期开展党内外满意度调查,进一步聚焦群众的多样化诉求,不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党员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实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