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 以“学”筑基,擦亮学生党员“四本色”

2025-04-16 09:10:50 周凯菲

在学校、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在两年建设期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采取“本-研”贯通式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丰富创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新形式,擦亮本科生党员“忠诚本色、奋斗本色、自省本色、务实本色”四本色,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支部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背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加强学院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破固有的学生党员横向管理模式,而采用“纵向贯通,纵横相协”的新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本-研”贯通式本科生党支部,优秀研究生党员加入本科生党支部,使得支部党员“传帮带”和党支部“引领力”进一步提升。实施两年以来,本科生党支部锚定建设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这一目标,实现支部引领与学生成长成才同频共振、支部建设与党员发展同向而行、支部优化与党员能力同步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以学铸魂,信仰强基,擦亮党员“忠诚本色”

本科生党支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深化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引导支部党员勤学善思,心理认同,融进骨髓,刻进心灵。

深化“理论学习”常态开展。支部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成立支部“以研带本”学习小组;邀请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党员共同开展“五月书香·十月书韵”专题读书会,将冒着热气的党的创新理论送到支部当中,送到课堂一线。深化“三会一课”入脑入心。支部利用学习强国和集体学习等方式,让理论学习走进支部成员的日常生活中,上下贯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深化“学习成果”覆盖延伸。支部不断创新学习成果的物质载体转化,组织支部党员前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凝练支部特色、形成支部合力。

(二)以学增智,打造品牌,擦亮党员“奋斗本色”

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宣讲的形式,引导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牢固树立赤心向党、矢志报国、为民造福的理想信念,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生活中得到生动诠释。

组建特色宣讲队伍。支部成员参加学校“学习报国”青年讲师团、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学生宣讲团,通过理论宣讲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打造特色宣讲品牌。依据时政制定特色宣讲内容,依照“理论学习、实践宣讲、研究提升”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打造“社区理论宣讲”、“实地研学宣讲”等特色宣讲品牌。拓宽特色宣讲阵地。全面推进党员下沉社区支部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宣讲进社区,理论润民心”主题宣讲活动,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支部接单”的理论宣讲模式,引导本科生党员、积极分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1

(三)以学正风,固本清源,擦亮党员“自省本色”

本科生党支部发现支部建设的真情况、揪住党员教育的真问题、提出能力提升的真对策,从而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践行见效。

内化党员不足找出差距。本科生党支部深入开展榜样教育引导系列活动,邀请其他支部在学习上互助,思想上互通,在支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内化党员党性查清根源。本科生党支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宝贵武器,通过党性教育锤炼党性修养,锻造实践本领。内化党员责任指明措施。进一步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本科生党支部以“1+3”套餐为内容,为党员过好“政治生日”。

2

(四)以学促干,深入解剖,擦亮党员“务实本色”

本科生党支部坚持务求实效,用事实说话,让师生评价,坚持服务师生实打实、面对面、心贴心,既要“坐而学”更要“起而干”,以师生需求为“友”,以实干提升为“师”,推动成果转化的“日日行”驶向服务师生的“万里路”。

志愿服务勾勒校园。持续推动“我为同学办实事”系列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开展“回馈身边的付出者”专题志愿活动,着力培养支部党员学习成效与工作能力同步提高、需求导向和责任意识相伴而行,努力打造出一支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服务铁军。线上宣传引领团建。支部深挖自身专业的创造力,发掘学院师资潜力,整合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党建带团建趣味业务能力提升活动,利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开展“以镜头育人,用表演传情”系列毕业生微短剧活动,选取身边的感人事迹,着力打造“人人爱学习、人人念师恩”的党建引领团建物质载体。

3

三、经验启示

(一)创新架构,优势互补

构建支部四级网格的长效沟通机制,可以确保支部成员“发展有人管,培养不脱节”;采用“纵向贯通,纵横相协”的新模式,打破年级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支部党员“传帮带”和党支部“引领力”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学习,深度融合

创新党史、校史学习教育模式,立足特色,打造品牌,能够有效推动支部党员“自觉学、深入学、比着学”,有助于引导支部党员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在领学宣讲中,实现实践能力与理想信念的深度融合。

(三)创新服务,合力攻坚

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形式,可以凝聚支部力量,以不同专业优势为发力点,以学生实际困难为着力点,促使支部成员在服务同学中增长才干,在合力攻坚中涵养实践品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周凯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加强学院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破固有的学生党员横向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