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融合,促进双向赋能,2025年暑期,东北林业大学“小水滴·育芽”校地联合科普实践团赴哈尔滨市香坊区文政街道农林社区,以“青春科普力行,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暑期科普公益活动。15名东林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理论+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为三十余名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

团队精心设计八门特色课程,构建了多维度、沉浸式的科普教育体系。开班仪式上,趣味“自画像介绍”和“队徽设计”破冰游戏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神奇的静电》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头发竖起来”和“静电飞花”等实验揭开静电的奥秘;《神奇的变色游戏》通过苹果氧化变色带领小朋友们进入氧化还原的世界;《小水果大能量》生动阐释了水果发电的奇妙原理。


实践课程注重学科交叉与人文浸润,《番茄的神奇变身》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相结合,孩子们亲手用番茄制作个性护手霜;《皮影戏妙妙屋》创新融合光学原理与非遗文化,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神奇的DNA》实验则让孩子们亲手提取香蕉的DNA,触摸生命密码,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奇特的曲别针》课程中,乒乓球漂浮实验和生鸡蛋浮力实验将阿基米德原理具象化,并通过漂浮的曲别针实验聚焦水面张力的学习。这种“做中学、学中悟”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团队充分发挥林业高校特色,组织社区中小学生走进东北林业大学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在林场实地教学中,孩子们在大学生讲师的讲解下辨识植物特征,建立起与自然的深度联结;森林博物馆内,借助裸眼3D技术和珍贵动植物标本,生态系统的演变脉络跃然于孩子们眼前。这种“校内+校外”的双课堂模式,不仅拓展了科普教育的广度,更在青少年心中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踊跃分享收获,团队为每位小朋友颁发了结营奖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自豪,更有一颗颗被科学之光点亮的童心。“小水滴·育芽”校地联合科普实践团本次实践活动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社会转化,既提升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又为基层科普教育注入了新的动能。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基层社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东林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