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深耕混合式教学,赋能原理课提质增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观摩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10-10 21:44:06

为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实效,近日,以王丰良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观摩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各教研部教师代表现场观摩,共同聚焦 “技术赋能思政课,混合教学促深化” 的核心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课程观摩

课程观摩


课堂实践:双线融合,打造沉浸式原理课堂
观摩课上,王丰良老师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时代意义” 为教学切入点,巧妙设计 “线上预习 — 线下探究 — 线上拓展 — 线下升华” 的四阶教学流程,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贯穿课堂始终。
课前,王老师通过课程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一是推送马克思生平纪录片片段、《共产党宣言》节选电子版资料,搭配 “核心概念闯关” 在线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二是设置 “假如你生活在 19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会如何看待社会矛盾?” 的线上讨论话题,提前收集学生观点,为线下课堂互动奠定基础。
课堂伊始,王老师依托学习平台数据,精准反馈学生预习情况,针对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这一高频困惑点,开启线下深度教学。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线上收集的史料,围绕 “马克思主义如何破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展开讨论,各组代表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成果,现场氛围热烈。同时,王老师引入 “虚拟仿真实验室” 线上模块,让学生通过 3D 场景模拟,直观感受 19 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脉络,将抽象的历史背景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体验,有效突破原理课 “理论抽象、难以理解” 的教学难点。
课后,王老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 主题调研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线上组队完成调研方案设计,并提交阶段性成果报告,实现 “课上学习 — 课后实践” 的无缝衔接。
交流研讨:共话创新,凝聚教学改进共识
观摩环节结束后,一场聚焦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研讨交流会随即召开。会上,王丰良老师分享了自己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兼具理论深度与时代性,单纯线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而纯线上教学又易缺失师生情感互动。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融’—— 将线上的便捷性、数据化与线下的互动性、深度化结合,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让理论贴近学生生活。”
参与观摩的教师代表积极发言,对本节课的设计给予高度评价。来自中国化教研部的李老师表示:“王老师将线上预习数据与线下教学精准对接,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精准解决学生问题,这种‘以学定教’的模式值得借鉴。尤其是虚拟仿真模块的运用,为抽象理论课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老师则围绕 “线上讨论话题设计” 与王老师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通过更具思辨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为全校理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范例。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此类教学交流平台,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推动思政课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 “活” 起来、“动” 起来,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王丰良老师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扎实功底与创新思考,更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桥梁,对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王丰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王丰良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观摩活动成功举办。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