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探索

2020-07-03 15:30:26 韩刚

1、加强党支部“党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体系建设。教师党支部处在立德树人工作的最前沿,要提升组织力,发挥政治功能,成为推进课程思政的“桥头堡”。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教师党支部作为最基层党组织应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2、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党支部教师政治素养,为课程思政提供理论基础。

党支部以增强党性和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为中心,突出党性锤炼与管理实践;在骨干教师和各类人才培训方面,注重思想政治立场,以提升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突出师德师风和岗位贡献。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推动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依托党委和党支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人文教育等专题培训。

 

3、教师党支部全面推进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改革

充分发挥以教师党支部为主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充分运用课程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党支部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


责任编辑:韩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探讨教师党支部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党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格局。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