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李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机关纪委书记韩宝来,市教委人事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杨江林,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崔亚超,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党委书记李开发等一行19人赴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调研。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红培,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以及中心核心研究团队等参加调研研讨。党委巡察督导办公室和昌平校园综合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
孙红培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等相关情况。施克灿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党建发展,以党的建设促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红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
余胜泉教授汇报高精尖中心建设情况。他提出,中心立足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首都教育城市战略定位,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北京教育难题与痛点,创新智能教育公共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打造首都教育高地与未来教育新生态,助力北京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北京社会经济发展。
一期建设中,中心围绕服务首都教育发展,支持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创新了北京市教育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推进了北京市远郊区教育质量提升,助力了北京市全市教师师德提升在线培训,承担了抗疫期间教育应急服务;围绕服务于国家重大问题解决,中心对口支援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云南怒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口帮扶新疆和田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打造在线育人社区,支持全国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以科技赋能教育,开展全国教育帮扶行动,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在解决重大教育实践问题中,中心取得了以下标志成果:原创的“学习元”数字学习资源模型成为了教育领域第一个在ISO通过的、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开展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诊断评价及教学改进研究,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学科能力表现系列测评工具,基于大数据建立了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的水平及影响因素模型,诊断了学生的现状,构建了促进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理论和方法体系,荣获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研发了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通过多模态数据的分析与建模,诊断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问题并提供改进服务,分析区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并形成质量提升方案。
未来二期建设规划中,中心将继续立足首都教育定位,聚焦首都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眼未来发展,运用智能技术推动业态创新,探索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推动首都教育现代化,服务于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汇报中心建设发展情况
李奕肯定了高精尖中心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期望高精尖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度思考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发展背后的首都教育体系与生态,新阶段开展新的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李奕讲话
调研会议现场
余胜泉教授、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带领调研团队参观考察了中心办公空间与环境,中心研究团队、组织平台建设以及围绕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开展的国内外合作研究、实践、成果。调研团队深度了解了高精尖中心教育场景应用产品与服务。中心对外合作相关负责人李卓越基于教育教学中的“学-教-育-评-研-训-管-服”八大业务模块,结合学校、家庭、区域管理三大主要场景,讲解了中心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并优化教育关键业务环节,通过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科学、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智慧教育场景和一线应用案例。
介绍中心专家团队
介绍中心平台建设
介绍高精尖中心党支部建设情况
介绍中心国内外合作项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