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1年前,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引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也把复旦大学和马克思主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复旦人赓续红色基因、坚定信仰信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强化教育报国、创新强国担当,共同绘就了复旦大学的光荣底色。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复旦大学官方平台联合话匣子、看看新闻开设“红色基因,赓续百年”专栏,推出100集融媒体系列报道,以音频、视频和图文等形式,全方位、多媒体、立体讲述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故事。
华中一雕塑
“对于一个正直的科学家来说,最大的奖赏不是权利和金钱,而是为人类首先是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真正得到利益而产生的幸福感。”这是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真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华中一一生的真实写照。
解放初期,医用X光管是美国对我国的禁运物资,当时我国广大百姓深受“肺痨”疾病的侵害,医用X光管作为肺部透视预检肺病的重要部件,对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中一参加了周同庆教授关于医用X光管的研究,成功研制出第一只国产医用X光管和高压整流管。
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他又全面开展了真空技术的研究,率先在国内设计和研制出国家急需的多种真空获得设备、真空测量与分析设备以及真空材料。
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国际军备竞争激烈,远程和超远程雷达及微波通信导航设备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军事装备。
右一为华中一
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华中一指导其科研团队开展雷达和通讯导航中的重要部件微波电子管的研究,经过日夜奋战,在国内率先试制成了第一只用于微波前置放大的低噪声行波管。
此外,夜视、电视显示和摄像器件技术也是国防和国计民生所急需,但国内仍十分落后,华中一带领研究团队开展电子光学CAD的研究,在摄像管、显像管的电子枪设计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那些年来,他亲自在计算机上操作、通宵达旦运算的景象,在复旦理科年长的教师中传为美谈。
1983年9月,华中一赴西班牙参加第九届国际真空大会。到会后了解到台湾真空学会正在申请国际真空协会的会员,时间十分紧迫,华中一约请国际真空学会的主席面谈,说明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我们中国真空学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学会,如果出现“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的会员是违反国家原则的。在他的说明下,执委会全票通过接受中国真空学会为国际真空协会会员,粉碎了台湾方面制造“一中一台”的企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被写入会议决议。
会后,华中一也向台湾方面代表表示,十分欢迎台湾同北京市、江苏省等一样作为一个地方学会参会。他在国际真空协会上做出的斗争,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杰出贡献。
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华中一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关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综合性建设过程。于是,他大力开展对全校学科状况的调查工作,进行学科规划、开展学科建设的工作,积极组织所有校领导、有关部处长以及校内的一批专家,用了13个半天的时间,分别听取了每个博士点的汇报。此次工作从全校32个尚不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博士点中,评选和确定了西方哲学、中国古代文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14个学科作为校级重点学科,予以重点扶持。
华中一(右三)与毕业生
作为复旦大学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现为物理电子学专业)的开创者,他撰写教材、亲自执教,他的著作《高真空技术与设备》和《真空技术基础》成为当年我国真空科技研究工作者必读的专著,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真空器件专业的国家领导人曾切实评价:“我国已退休的真空工作者,无人未曾读过这两本书。”
除了在实验室和教室里辛勤耕耘,华中一的身影还活跃在科技社团和科普工作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求学时代十分敬仰华中一,时常去聆听报告会,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华中一在3108教室关于“超导热”的报告,“这个报告让我大开眼界,对发生在物理学界的重大活动更有了浓厚的兴趣。”他至今仍保留着华中一先生发表在《文汇报》上的《硅谷夜谈》一文,“其文字之优美、叙述方式之精巧、故事之精彩,让我咋舌,爱不释手。”张军说。
“格物致知,明理传道,努力把创新的内容写入科学的历史。”华中一以此目标与复旦师生共勉,也是与所有科技工作者共勉。他用一生为复旦筑起了真空科学的丰碑,也为复旦师生留下了科研报国的精神财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