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长江”系列|科普与实践:我们的母亲河

2021-11-14 23:14:56 王家福 王志宇 屈子欣 赵诗雨 沈明辉

1.1.1.   长江生态科普微课

面向长江周边生活居民和南京市中小学生,团队已制作《我和长江有个约定》系列3期微课视频讲解长江生态保护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江豚保护、白鱀豚保护、长江文化等等,每期视频十分钟左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助力科普宣传。

此外,我们科普微课等的活动成果,在交通东南微信公众号、知乎、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小红书、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都有宣发,社会影响深刻而广泛。

1.1.2.   “小豚大爱”访谈讲座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工程师、守望自然科普中心联合创始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教育专委会学术秘书、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监事张燕宁老师从守望自然科普中心在交院多年连续开展的自然翻译官志愿活动切入,带领团队成员了解了本年度我们社会实践项目主要合作单位——守望自然科普中心,该单位致力于自然科普事业,为唤醒公民环保意识、为未来而行动不懈努力;之后,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新媒体传播平台近年来极大推进着科学普及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不容小觑,亦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张老师提出,希望我们能基于公民科学家的概念开展更多更具创意、更富意义的科普活动,希望我们也能带着同理心去守望这个世界,带着梦想认识这个星球。

在张老师精彩讲座后,团队成员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老师交流,其中有同学与张老师讨论了在组织小志愿者反哺培训中,如何实现闭环的反馈、如何确保活动效果,张老师耐心解答后也特地叮嘱我们:很多志愿者的问题不在于讲解,而在于表现力;还有成员对张老师分享中提到的文创产品很感兴趣,还有同学与老师重点探讨了利用公众碎片化时间进行简单科普的着力点与侧重点,张老师对此表示注重于一些常见的概念或许是更优的选择,很多时候人们会更在意第一眼链接的过程,所以传递一些更常见的事物不平凡的一面更具吸引力。讲座之后团队成员们感悟很深,希望能够借此社会实践,多多把握实践机会,走出校门,充分锻炼自己。

1.1.3.   “小小科学家”公益课堂

“他们是宣传使者,秉承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环境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

一、        志愿活动策划

本社会实践团队将长江生态文明实践课程化、体系化,建立“高校-小学-家庭-社会四方联动的生态实践育人机制,开展发现身边的自然生物多样性公益实践、长江生态科普图片及模型展等生态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常态化的实地宣讲、互动实践、接力反哺等环节,形成提高生态保护社会责任意识薪火相传的良性循环,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守望自然科普中心、支教协会实践基地等,在将军山小学、琅琊路小学、上元小学、红山公园社区、梅园社区等开展,我们在2020年也取得了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社会实践基地,我们定期组织小志愿者培训,原计划开展自立反哺教育,在社区培训选拔“小小志愿者”,假期期间每周组织一次培训,小学生持证上岗。团队志愿者带领志愿者全程完成志愿讲解,增加互动环节,实现志愿科普活动由学校辐射社区、由社区影响家庭的作用,大大提高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将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和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薪火相传。通过交通学院本科生学生会志愿实践部在交通学院范围内招募志愿者,形成志愿者名录,制定工作细则,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具体计划如下:

1)      提前与小学生以及周边参与活动的市民达成联系(预计提前 1 周左右)。市民组织可 以通过居委会等组织提前发出公告,呼吁感兴趣的居民参与活动。具体资料文献发给小小志 愿者进行学习。

2)      讲解员开展讲解,互动同学各自带领一名小小志愿者,讲解与培训同时进行,摄影全 程跟随拍摄。

3)      讲解结束后,开展问答互动游戏,发放纪念品,与市民合影留念。

4)      互动同学对各自带领的小小志愿者进行考核(如试讲一小段)。发放证书,合影留念。

二、        志愿实践活动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社会实践团队对具体志愿活动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团队更多是以视频和推送的形式,向南京市江宁区上元路上元小学等学校小学生进行科普宣传。

责任编辑:周文娜 任远 李莹 王天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面向长江周边生活居民和南京市中小学生,团队已制作《我和长江有个约定》系列3期微课视频讲解长江生态保护相关知识。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