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施教 线上东南】|开幕周:从线下到线上

2020-08-28 19:45:49
(图片: 张嵩)

积极应对,精心准备如期开课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响应和贯彻教育部、江苏省和学校的相关部署要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迅速成立了防疫期间本科线上教学工作组,主动应对,注重实效,由教师、教务和学生等多线配合制定出详细的线上课程前期工作计划,任课老师提前做好教学方案和备案,学院也帮助学生从设备、思想和心理多方面做好准备,在开课前完成每一门课程的预演。
线上课程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轴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2月24日,线上教学如期拉开帷幕。 开学第一周,面向全院近800名本科生(包括境内境外的近30位留学生)的8门设计课、2门美术课、34门史论课、1门全校公选课及30个毕业设计课题顺利启动,共约140人次的教师参与授课。

全新上线,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线上教学给建筑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全面挑战,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授课、注重师生面对面交流研讨的主干设计课程和美术两类课程。 老师们面对疫情带来的问题,积极思考化危为机,主动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做相应的调整。 史论、设计和美术类课程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并在实践中磨合改进。

1. 史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史论课的教学方式相对成熟,以视频课程为主要自学渠道(如前期课程影像资料、已建设MOOC/SPOC课程、学堂在线、网易公开课、TED/一席演讲等),教师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慕课堂、ZOOM等在线平台单一/混合模式线上直播,辅以文献阅读指导,以微信群、QQ群作为提问、答疑主要交流平台。

2. 设计课:线下自主学习+线上汇报研讨

挑战最大的是强调调研和交流的设计课,其教学主题、教学组织和成果要求等方面均需做出弹性调整。 设计主题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环境、结合现实问题,从而开拓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例如增设居家环境认知与改造、平疫结合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等课题; 设计场地选择学生相对熟悉或便于网上资料查询的场地,教学组提前准备充分的基础资料,如模型文件、实景照片、影像资料和相关文献等。 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将“理论讲授-文献研究-案例学习“等适合自主学习的部分提前。 理论讲授部分采取与史论课相似的授课方式,设计概念阶段以集体评图为主,设计深入阶段采用个别改图方式,师生灵活安排时间和线上平台。

3. 美术类课:线上发布+线下练习+线上交流

以个人练习+小组互动为主。 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独立在家完成,提前发放理论PPT、示范视频等课件及作业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线下练习,课前提交,课上实时点评讨论。
此次疫情客观上推动了互联网改变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进程,各类线上平台和科技产品的不断升级使线上教学成为可能,线下课堂+线上互动的混合学习模式极可能成为未来建筑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 技术能够为教育赋能,但究其根本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否适应未来发展。 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以发挥线上优势、弥补在线课程的疏离感,将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全情投入,课程实况精彩纷呈

第一周的教学整体顺利,效果初现,这让师生们忐忑的心情舒展不少。 老师们集“导、演、播”于一体各显身手,学生们则“都坐在了第一排”,令课堂精彩纷呈。史论 课上结合时势展开主题延伸和讨论,设计和美术课利用先进装备和多元工具开展学生线下自主学习与师生线上互动研讨的有效教学。针对海外学生的时差,各组灵活调整教学时间或增加个别辅导。
张愚老师《空间句法及其应用》结合疫情举例讲解

李哲老师《景观规划设计III》在线授课


黄旭升老师《建筑设计II》小组讨论


张蕾老师小组《艺术与媒介II》点评并示范作画

课后老师们即时分享了首次做主播的感受。
马晓甦老师: “刚结束理论课教学,用ipad登陆腾讯会议,同时电脑端登陆qq课程群,ppt屏幕分享,用手写笔直接在其上绘制草图、解释概念。 教授内容分了4段,供大家消化和临时提问。 课后延长30分钟在线提问和解答。
李海清老师: “(建筑构造)今天上课总体顺畅,个别问题通过腾讯会议自带聊天以及QQ群都能解决。 当主播坐着也不容易哈……还是站在讲台上来回窜更自在。
周霖老师: “线上‘8+’联合毕业设计是我院成功开展高校网络教学的先导,通过师生对一系列网络教学软件的尝试运用,逐步总结出运用腾讯会议讲授大课,zoom软件小组互动讨论及远程协助控制改方案的经验。
周霖、夏兵、鲍莉老师及学生参加《“8+”联合毕业设计》开题仪式


刘捷老师: “腾讯会议点名方便,在线与否一目了然。 线上大课和现场效果几乎一样,没法手改草图,小组互动讨论效果稍差。 目前采用课后微信一对一批改,也在尝试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实现改草图。 线上无法要求实物模型,但可以加强对分析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各个小组间的互动不足,目前对策是课后老师汇总问题,把讨论结果传达给各组学生。
刘捷老师《建筑设计IV》与留学生图文互动分析案例

实时反馈,教学质量 管理闭环

为实时掌握并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建筑学院组建了线上教学信息交流群,邀请师生实时反馈交流各门课程体会,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即解。 同时学院制定了《在线课堂听课记录表》,邀请教学督导组、学院及系所领导跟进听课以督查教学秩序和质量。 由此,形成了线上教学的调整更新—实操检验—评价反馈的螺旋上升式闭环,实时应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以保障教学质量。
班级干部收集了同学们线上上课的心得和建议,老师们也及时征询学生的意见。
二年级梁奔同学: “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前后排分别,线上教学人人坐在第一排。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慕课)使课堂更吸引人; 提前发放学习资料,有助于同学们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但同学们难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舒适的学习环境,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不足,难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一年级王睿同学: “同学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出勤率高于线下,师生课内外保持着密切交流。 不足的是由于网络原因有时会卡顿,声音时大时小。
三年级李逸頔同学: “录播的课程逻辑清晰、内容充实,可以反复观摩,增强理解和感悟。 直播课程时有拖堂现象,影响下一门课程准时上课。


徐宁老师小组设计课后征询学生意见

开课一周,学院教学督导组每位老师已听课2-3门以上,覆盖各专业的史论、设计和美术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 督导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师生互动、课堂秩序等方面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总体上“老师们备课认真,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准备充分,注重互动,加强课堂研讨”。 针对网络卡顿、远程交流局限、时间控制等问题,师生也共同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以减少不利影响。
吴锦绣督导评价: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袁旸洋老师)作为一门对象为规划景观两个专业学生的理论课,其线上授课在两个方面很有特色: 一是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大视野,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学科认知和价值观。 二是和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结合,解决了课程互动和成果保障的问题。
李海清督导评价: “李百浩老师的《城乡规划史II》教学内容组织基于持续多年的专业研究,起点很高,教师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有图示分析、理论阐释和现场互动。 规划史属于史论类课程,容易显得枯燥,若进一步增加互动会更有感染力。
吴晓督导评价: “王晓俊老师的《种植设计》课声音清晰,讲述流畅,声画同步,总体时长控制较好; 特别是在课后预留了10分钟左右时间和学生互动交流,收集在线授课方式以及本次讲课内容的反馈意见,以备逐次改进。
李华副主任评价: “全程旁听了郭屹民老师的毕业设计课,今天的课除了郭老师外,还有来自华东院的韩韬工程师和东京的东条隆郎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课程准备充分,学生提前提交了设计草图和文件,老师提前查看,结合学生自己的介绍,给予了中肯的点评和指导。 总体上,我认为教学组织充分有序。

 




经历了紧锣密鼓的第一周,师生们相互磨合、交流经验、梳理问题,线上教学渐入佳境。 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仅是圆满完成线上教学目标的保障,更是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有益探索。 病毒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更阻挡不了东南师生教与学的热情,疫情终将过去,期待我们早日重归春意盎然的东大校园!




文字: 鲍莉 李雨石






责任编辑:甘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求主动,重实效,初探建筑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