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 制度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在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教师党支部积极响应新时代党建要求,勇于探索创新,通过构建 “三维融合” 的 “三会一课” 模式,成功为理论学习增添深度,为组织生活赋予温度,为作用发挥注入力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党建发展之路。
(一)政治引领与专业特色融合,让“三会一课”有方向
党支部紧扣林业专业群“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学科定位,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构建“理论课堂讲生态、主题党日护生态、志愿行动践生态”三位一体模式。
1.理论课堂讲生态。在支部理论学习、党课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为核心,开设专题学习研讨,邀请学科专家、党员教师专题解读“林业碳汇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推动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
2.主题党日护生态。组织党员师生深入基层林区,开展林业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监测等实践活动,让理论知识在生态保护一线转化为实操能力。
3.志愿行动践生态。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植绿护绿”行动。每年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校园及周边林地新增苗木,开展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让生态文明理念从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
(二)组织生活与育人职责融合,让“三会一课”有载体
为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党支部创新“三会一课+”模式。
1.“三会一课+教学研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聚焦教学难点与改革方向,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党建+教学双促进交流会”“党建引领专业建设研讨会”,探索党建与专业发展、教学改革的融合路径,引导党员强化责任意识,让组织生活从“理论说教”变为“实践练兵”。
2.“三会一课+科研攻关”。以支部党员为主体,组建科研团队,建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森林生态与碳汇计量研究所、森林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组织小型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夯实林学专业科研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
3.“三会一课+社会服务”。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如党员教师走进田间地头,针对农林产品的品种优化、规范化栽培、精深加工等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服务三农;走进社区老年大学,为老年学员们开设专题讲座、专业课程,丰富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传统模式与多元形式融合,让“三会一课”有活力
为适应党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多地调研等工作场景需求,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构建“立体式”学习机制。
1.实地体验学。组织党员走进林区林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赴洋口林场实地调研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路径,感悟传承“洋林精神”。走进延平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与绿色使命深度融合,激发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行动自觉。
2.云端联动学。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权威平台,搭建“云端学习圈”。定期推送微党课、红歌赏析、榜样故事、时事政治等系列专题,引导党员同志“掌上”学党史、学党纪、学理论。
3.沉浸互动学。以情景模拟、案例研讨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案例研讨会、集体备课活动,探讨如何将行业前沿、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林学系教师党支部通过 “三维融合” 的创新实践,让 “三会一课” 在党建工作中焕发出全新活力与效能。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支部党员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与实践平台,更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切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未来,党支部将持续深化 “三维融合” 模式,不断探索创新 “三会一课” 的形式与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让组织活力“持续迸发”,以党建“红心”引领发展“新篇”,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进之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