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党支部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以“文旅先锋”党员攻坚队为抓手,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度融入文旅产业全链条,通过党建引领业务融合、资源整合、力量凝聚,推动闽北山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强“红色引擎”,构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新格局。针对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创新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队长、教研室教师为主体成员的“文旅先锋”党员攻坚队,将党建目标与业务发展核心指标实行“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攻坚队聚焦“产品单一化、游客滞留时间短”等产业瓶颈,深入建宁县开展实证研究,立足当地“建莲之乡”特色资源禀赋,创新设计“荷花研学+农事体验”复合型业态模式,提出开发莲子酥、荷花茶等衍生产品建议,推动产业链从“生态资源”向“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深度延伸,实现价值链升级。面对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核心矛盾,攻坚队创新提出“认知—情感”双路径引导机制:一方面,通过科学传播负氧离子浓度(监测最高瞬时值可达13万个/cm³)等可量化的生态指标,显著提升游客对生态环境价值的科学认知与认同感;另一方面,精心策划组织古树名木认养、深度民俗体验等沉浸式活动,有效强化游客与当地生态环境的情感联结与归属感,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增效与良性循环。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机制,精准破解文旅发展瓶颈难题。组织党员教师带头深入重点文旅企业、景区一线,实施“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提供政策精准解读、项目策划咨询、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服务。以顺昌县峰岭村为典型试点,帮扶团队创新运用进化博弈理论模型,精准指导该村修订村规民约,将“传统生态林(风水林)保护、农药化肥规范使用”等核心生态保护条款科学纳入其中,并配套设计“生态行为积分奖励”(如电费梯度减免)、“生态示范户”优先评优等激励机制,有效推动生态保护理念从外在约束(“要我做”)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我要做”),构建起可持续的基层生态治理新机制。
强化“党建+多元协同”,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院运作”模式,攻坚队推动建立“政企校协同”机制。一方面,强化资源整合与规划引领:全年统筹谋划研学品牌活动28项,科学制定《研学活动年度排期表》,实现“活动共推、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另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与人才共育:创新实践“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培养机制,邀请文旅行业资深专家、非遗传承人等进校开展实训指导与专题讲座;选派骨干专职教师赴合作企业岗位研修,深度参与项目运营与管理;同时,精心打造“导游风采大赛”、“文旅创新创业竞赛”、“茶艺文化技能展示”等系列品牌活动,为师生技能提升搭建实战平台,为企业选才育才提供展示窗口。通过上述举措,有效贯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