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佛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教师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成为党旗飘扬在科技前沿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闪亮坐标。
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教师党支部一直以“科技兴党,绿动未来”为指引,将党建工作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打造“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不仅在组织建设上严要求、高标准,更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力与行动力,为学校乃至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特色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支部以“发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组织党员师生深入清远阳山、连州等地进行“助力精准扶贫、规划美丽乡村”志愿活动,义务完成当地52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图件和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精准对接肇庆四会市黄田镇、龙甫镇的乡村振兴需求,在调研48个自然村的基础上完成了高水平规划文本和图件的编制。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云浮市新兴县大江镇开展“百千万工程”合作共建,助力当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了支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驱动,强化队伍建设
支部注重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的党员教师队伍,通过“思想建设+成长发展”的双导师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广阔舞台。支部党员多数已成为省市自然资源、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党员响应学校党委号召积极深入社区报到,参加基层志愿服务活动100余人次,在各个层面都发挥了自身作用,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科技赋能,绿美广东新实践
在“绿美广东”行动中,支部党员以科技为翼,创新性地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态环保、资源管理等领域,推动了佛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智能化、精准化。通过构建VR设计、数字孪生等技术平台,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监控与保护,为城市绿化美化、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发挥专业优势,在粤北乡村开展“阻返”工作,巩固基层脱贫攻坚成果,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助力土地全域整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精准定位,塑造品牌效益,引领当地发展振兴,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学习,提升党性修养
支部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红色教育资源,强化党员理论武装与党性修养。结合专业特点,支部创新性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具体工作中落地生根。近3年,支部先后深入桂城街道廉政教育基地、顺德西海抗日烈士陵园、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顺德龙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中共南海县委旧址、顺德工业发展馆等教育基地,探寻红色足迹,追寻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思想政治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党支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树立了鲜活样本。站在新的起点,支部将继续秉承“科技与绿色同行,党建与发展并进”的理念,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让党旗在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