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佛山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寒假返家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筑共富”团队在指导老师王成超教授的指导下,围绕研究课题《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贫困测度及其影响机理——基于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研究》,在完成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对佛山市古灶古生、古灶宏宝和朗丰工业园等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区域展开深度回访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该群体的现实困境,为政策优化提供实证支撑,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经济与技术双重挤压:务工者何以突围?
调研团队深入工业区一线,与务工人员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一名从业十余年的装配工人坦言:“每天工作10小时,月收入5000元左右,但物价高、房租贵,根本存不下钱。厂里新引进的自动化设备,我们这些老员工不会操作,年轻人又抢了岗位,再不学技术恐怕连工作都保不住。”这番话道出了他们在经济压力和技术更新双重挑战下的无奈与焦虑。
教育断层与社会融入:跨越“隐形门槛”有多难?
除了经济压力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另一位工人提到:“女儿在佛山读小学,但中考必须回户籍地。本地家长总说我们‘抢学位’,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外来户’,这种隔阂比经济压力更让人难受。”教育政策的断层和社会融入的困境,让他们的家庭在城市生活中倍感孤立。
从“城市过客”到“共富主角”:破题城乡融合的青年方案
外来务工群体的发展困境,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缩影,更是检验共同富裕成色的“试金石”。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外来务工者们不仅面临经济上的相对贫困,还在教育、社会融入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外来务工者个体的命运,更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
此次回访不仅是对调研结论的实践验证,更是一次对社会公平的深刻追问。调研团队通过系统化的数据分析,梳理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困境,已整理出完善的方案,为政策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他们从“城市过客”变为“发展主角”,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