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凝心力,互鉴共前行——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以行践知,夯实同心之基

2025-07-15 14:59:08 林炜 茹曼古丽

7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巩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师生共20余人在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福建省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刘敏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国传统村落”猴盾村进行学习交流。一场融合着民族情谊与实践交流的活动,就在这青山环抱的村寨里拉开了序幕。

01铜牌落村头,茶香引路筑新基

清晨,宁德市蕉城区猴盾村,茶香先于仪式弥漫开来。实践队师生刚落脚就被畲族村民热情相邀,体验特色的“高山流水”喝茶礼——村民们手持茶壶,顺着茶漏将茶水缓缓注入客人杯中,茶汤清亮,茶香醇厚,温热的茶水入喉,带着山间草木的清香,初次体验的师生们在这独特的待客礼仪中,感受到了猴盾村畲族同胞的热忱。

茶香未散,授牌仪式正式开始。红绸揭开,“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创新就业实训基地”的铜牌在晨光中显露。这块铜牌的意义清晰可见:实践队将以猴盾村的茶园、手作工坊为实践场,而村子则成为队员们接触乡村振兴一线的课堂,让高校知识与乡村需求在此精准对接,共同筑牢合作发展的基石。

2025.7.9 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

02歌舞聚人心,乐声牵情共相融

茶过三巡,舞台上的音乐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日月舞》率先登场,猴盾村的畲族姑娘们身着凤凰装,银饰随着舞步轻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舞姿轻盈灵动,仿佛将日月轮转的意象娓娓道来,看得师生们目不转睛,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紧接着,《黑走马》的旋律响起,舞者们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快,展现出别样的民族风情;畲族传统曲目《我爱畲乡好地方》响起时,旋律里满是猴盾村的山水记忆;《锅庄》舞的轻快节奏响起,舞者们手拉着手,脚步随旋律踏动,裙摆飞扬间透着洒脱与热情,引得台下观众也跟着轻轻哼唱节拍。《盘古歌》的古朴唱腔则带着民族历史的厚重。直到《麦西来甫》的节奏响起,全场氛围推向高潮——村民与师生们自然围成圆圈,跟着欢快旋律共舞,脚步虽不熟练,笑容却同样灿烂,不同民族的身影在旋转中交融,成了最生动的民族团结图景。演出结束后,实践队师生与村民们互赠礼物,并齐声喊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声音响亮而真挚,凝聚着大家共同的心声。

2025.7.9 实践队师生与村民共跳维吾尔族舞蹈《麦西来甫》

实践队师生与村民共跳维吾尔族舞蹈《麦西来甫》

03技手手相传,互学互鉴扎深根

    实践队成员走进猴盾村,与畲族村民一同参与了打糍粑、包菅叶粽等民俗活动。粽叶翻飞中,菅叶粽的独特味道慢慢酝酿,队员们跟着村民捏折粽叶,虽手法生疏,却在指尖的忙碌里感受到饮食文化的温度。盘中的糍粑软糯香甜,混着黄豆粉的香气,一口下去,满是畲族风味的醇厚。

    在畲族刺绣体验区,队员们看着村民指尖灵巧的针线也尝试着学习,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同时,实践队成员也耐心地教畲族村民说普通话,纠正发音,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技能得到传递、文化实现交融。

图片 1



实践队师生与村民一同打糍粑、包粽子

04步履承初心,同心共赴新征程

    这场联动没有华丽的口号,却在“高山流水”的茶礼中传递了尊重,在歌舞的交融中凝聚了情谊,在手艺的互动中深化了理解。对实践队而言,猴盾村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而是能触摸到的乡村肌理——在这里,高校的专业知识找到了服务基层的落点,队员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从书本走向了田间地头。对村民来说,实践队带来的不仅是普通话教学,更是民族间平等交流的温暖体验。

    这场以实践为笔、以真情为墨的互动,已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播撒在猴盾村的土地上,而接下来的浇灌与培育,必将让这颗种子扎根更深、生长更旺,结出共同发展的丰硕果实。

(文/林炜、茹曼古丽·卡哈尔 图/玉米提·阿力木 审核/祖力胡马尔·吐尔逊、刘敏榕)

2025.7.9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玉米提·阿力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7月9日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师生共20余人前往“中国传统村落”猴盾村进行学习交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