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学风,协同育人启新篇 ——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活动

2025-04-16 10:38:46 郭晓云

一、党建引领,锚定学风建设方向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思维统筹推进学风建设,将其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在学校党委启动的2025-2027年学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框架下,学院党委牵头,202542日在创新创业学院海创报告厅,举办了2025年学风建设会暨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开班仪式党委书记袁仁广强调要将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党员骨干的先锋作用,让学风建设成为践行“科技报国”初心的生动实践。

图 1 “2025年学风建设会暨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

图 1 “2025年学风建设会暨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

  二、教风学风双驱动,师生协同共成长

在教风学风建设专题座谈会上,分管教学副院长王骥与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刘雯景共同强调了“教风学风双促进”的实践路径。专业立足“课程思政”与“金课”建设计划这两个出发点,将教师引领与学生示范作为双向驱动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电子工程系将专业使命教育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以刘雯景老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在《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中生动融入“中国芯”研发历程、国产手机技术突破等案例,通过行业前沿动态与学科史中的科研攻关故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同时,基于“金课”建设计划,依托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构建项目式教学场景,联合粤嵌、信盈达、广州尚观信息科技等企业开设联合实验室,将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开发等产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闭环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理论-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

在学生骨干培养方面,学院创新推出首届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该培训涵盖《班级骨干角色定位》、《学风建设实践方法》等6门理论课程,并融入户外拓展、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系统性提升班委的组织协调能力。为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梁鹰杨、省级优秀班干部苏铭烽等优秀学生代表走进班级开展成长经验分享会,通过“学霸笔记展”、“科研项目路演”等形式,将个人成长轨迹转化为可复制的学习方法。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示范模式,有效带动了全院学生的考研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

图 2 电子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刘雯景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图 2 电子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刘雯景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三、长效机制筑基,营造乐学新风尚

在探索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学院逐步构建起“制度筑基、实践护航”的双轨体系。从课堂纪律的精细化革新入手,教师团队秉持“严管厚爱”的育人理念,将过程性评价嵌入日常教学,既以课堂规范夯实学习根基,又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破除“唯分数论”的窠臼。这些举措,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推动学生逐步建立起“能力本位”的学习认知。

专业依托创新创业学院搭建的开放式实验平台,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更前沿的实践课堂。学生在科创竞赛的淬炼中,逐渐培养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思维。与此同时,“学长领航计划”以年级传承的方式编织成长纽带,定期举办考研规划沙龙,引领学生从日常学习通向未来发展的航道。这些持续迭代的实践活动,将培育出自发向上的学风生态,构建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的闭环系统。

四、成效初显,赓续奋斗向未来

目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已形成“党建统领、师生联动、制度护航”的学风建设格局。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以此为锲机,正以“党建+”为引擎,将学风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朝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乐研”的学术家园目标稳步迈进。这一实践不仅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更彰显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刘雯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4月2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2025年学风建设会暨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