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竹教授以 “道技铸魂・四链共生・四接四变” 赋能装饰行业发展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日前正式印发《关于蔡晓红等同志职务任免的批复》(中国技协发【2025】69 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俊竹教授获聘装饰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蔡晓红就任秘书长,原秘书长李毅不再兼任该职。张俊竹教授作为全国高校 “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展示艺术设计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其履新标志着行业权威机构对其二十余年展陈设计实践与教育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更预示着其首创的 “道技铸魂・四链共生・四接四变” 职普融通人才培养理论将深度介入行业发展。
理论突破:构建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新范式。张俊竹教授构建的 “道技铸魂・四链共生・四接四变” 理论体系,以 “道技铸魂” 为核心宗旨,强调立德树人、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融合;以 “四链共生” 为实施路径,通过产、教、研、创深度融合打破院校与行业壁垒;以 “四接四变” 为改革抓手,重构课程体系并重塑教学场景。该理论创造性地提出 “中职夯基→高职强技→本科铸新” 纵向贯通培养模式,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能力贯穿始终,为装饰艺术领域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方法论。
实践成效:教学成果与行业认可。基于该理论,张俊竹教授牵头联合 9 家校行企单位打造职业教育改革范例,其教学团队指导学生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 247 项,其中包括大学生艺术展演国赛一等奖、“挑战杯”“互联网 +” 国赛银奖 3 项、铜奖 5 项,教育部新文科大赛国赛金 / 银奖,以及 12 项国际顶级设计奖项(红点奖、IF 奖等)。协同培养的学生职业本科升学率、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充分验证了理论的实践价值。
平台支撑:产教研创一体化生态成型。在 “四链共生” 框架下,学院建成 7 个国家级、省级产教研创平台,包括工信部 “数字 + 创意”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中国技协教学创新工作室等。依托 3 个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累计开展 14 项国培省培项目,培养职业院校教师 2000 余人,组建起由全国技术能手、省教学名师组成的职普共建教学创新团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导 3 所协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助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形成显著行业辐射效应。
行业联动: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张俊竹教授主持近十项国家、省级文化展陈项目,如 “叶剑英生平事迹展”“国旗国歌诞生纪实展”,以 “历史场景具象化、精神内核可视化” 践行 “道技铸魂” 理念。学院近三年引入 100 余项行业企业项目,科研经费达 887.15 万元,构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行业服务”闭环生态。在“四接四变”框架下,其打造的 “五有” 教学生态链已落地为 3 个专业标准、2 个行业标准及 112 门在线课程(含 12 门 AIGC 前沿课程),成为可复制推广的行业资源。
未来规划:推动行业从技术施工向文化创意转型。张俊竹教授明确表示,将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推动理论体系行业转化:一方面,将 “中职—高职—本科” 职普融通模式融入行业人才培训,破解 “基础人才断层、高端人才稀缺” 难题;另一方面,依托产教研创平台开展 “数字时代展陈设计标准” 研讨,助力行业技术升级。其提出的 “历史场景具象化、精神内核可视化” 展陈方法论,正通过 “我的中国心” 巡展等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行业评价:系统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装饰艺术行业协会李毅会长指出,张俊竹教授的加盟将为行业带来“从技能培养到精神传承、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升级”的全新动能。其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推动装饰艺术领域从“技术施工”向“文化创意 + 人才支撑” 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为大湾区乃至全国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 “广东范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