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起因
当前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已实现物理空间全覆盖,但党建赋能社区育人多停留在“挂牌子、建阵地”阶段,学生在政治、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多元需求,难以通过现有社区服务精准响应,存在重覆盖、轻服务、有阵地、无实效问题。为打通社区育人“最后一里路”,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推动党建“五导”(政治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助导、就业指导)下沉,构建“有形覆盖”“有效引领”的精准化社区融合育人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织密“一张网”,筑牢组织根基,确保党建引领“有形覆盖”
1.组织设置网格化:构建“党总支—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团员宿舍”四级架构。纵向上确保指令直达、行动迅速;横向上覆盖学生社区各楼栋。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学生公寓楼上,实现党建赋能学生社区融合育人的“有形覆盖”。
2.责任落实岗位化:在学生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通过挂牌亮身份、承诺亮职责,确保每名师生党员在学生社区各楼栋有“责任田”,做到工作有抓手,服务有对象。
(二)深化党建“五导”下沉,推动精准服务引领“有效落实”
1.政治引导:构建“场景化”思政育人模式,提升学生思想觉悟
(1)搭建阵地载体:在社区设立“红色书屋”,作为思政教育固定阵地,配套党史书籍角、时政宣传栏等设施。
(2)开展多元宣讲:由师生党员组成“宣讲团”,开展“时政沙龙”“红色故事会”“大学生讲思政课”“红色情景剧本沙盘”等活动,结合社会热点解读政策理论,学生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提交入党申请书人数同比增长35%。
(3)组织实践研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党员到学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情景讲解42场,参与学生1800余人次,坚定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信念。

图1:党建引领五导下沉,凝聚育人向心力
2.学习辅导:打造“双师型”学业帮扶体系,提升学生学业质量
(1)教师精准驻点:安排专任教师每周2次进驻社区,“一对一”精准辅导学业困难学生,明晰学业目标、解决学习难题,学生课程挂科率从12%下降至5.8%。
(2)朋辈互助发力:选拔优秀学生党员组成“学业帮扶队”,为挂科率高的课程提供小班补习,传授学习方法,已累计开展66场,覆盖学生820余人,其中85%的学生后续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朋辈互助”实践成果获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案例一等奖。
(3)优化学习空间:开放学生社区自习室,满足学生备考以及自主学习的需求,做到不出社区,便可享受优质学习空间与资源,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图2:“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学习辅导推进“五育融合”
3.心理疏导:建立“专业+朋辈”协同干预机制,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1)专业辅导力量下沉:设立“心天地”心理辅导站,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每周固定时间驻点,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共接待学生心理辅导126人次,危机干预12起,成功率100%。
(2)培育朋辈支持队伍: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每年培训30名学生党员担任“心理陪伴员”,及时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陪伴辅导,学生主动寻求朋辈心理帮助的比例从15%提升至37%。
(3)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入脑机接口冥想头环,以科技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念冥想技巧,调节情绪,放松身心。举办“蜗牛慢递”“我的情绪我做主”等团体辅导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社区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优良率已从82%提升至91%。
4.生活助导:推行“精细化”便民服务,增强学生社区归属感
(1)建立动态台账: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建立“生活服务台账”,每月更新需求清单;累计为学生提供生活帮扶153次,解决水电维修等问题200余件。
(2)开展便民服务:依托“解忧杂货铺”,两周1次“书记直通车”、一月一度“院长面对面”、每月1次“电子产品维修”,覆盖学生800余人次,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3)营造社区氛围:每月举办社区“多彩鲁班活动”,组织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生日会、节日慰问等活动,学生归属感不断增强。社区学生事务投诉率下降60%。
5.就业指导:搭建“校企社”协同服务平台,增强学生发展动能
(1)设立就业服务点:每季度邀请优秀校友进社区开展1次就业宣讲,合作企业累积推送实习就业岗位800余个,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2)精准就业帮扶:针对毕业生开展“一对一”职业规划、简历修改、面试模拟指导,覆盖毕业生1210余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3%以上。
三、主要成效
(一)党建工作与社区育人场景深度融合
党建工作突破“挂牌子、建阵地”的表面化局限,全面融入社区日常育人环节。通过在社区设立“红色书屋”“心天地”心理辅导站等阵地、“思政宣讲团”和“党员责任区”等工作载体,构建起“阵地+队伍+活动”的党建育人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全员参与”的社区育人氛围。党建活动与社区生活结合紧密,党建工作在社区的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学生多元化需求得到精准响应
针对学生在政治素养、学业提升、心理调适、生活帮扶、实践就业等方面的需求,通过“五导”机制实现精准对接。学生挂科率明显下降,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比例不断提升;为特殊学生提供帮扶,解决生活难题,学生归属感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断提高,多元化需求得到高效解决。
(三)一站式服务实现“有形覆盖”到“有效引领”
“一站式”学生社区从单纯的物理空间覆盖,升级为“服务+育人”的有效引领平台。在服务功能上,整合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助导、就业指导等资源,实现“一社区内满足多元需求”,学生无需跨区域奔波即可享受精准服务。社区已从“生活居住场所”转变为“育人成长阵地”,真正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引领”的跨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