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斗门赵氏家族祭礼”、广东省首批古村落“接霞庄”、赵氏祖祠“菉猗堂”……近日,这些南门村地方志文化中散落的“珍珠”闪耀“新辉”。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IT科技实践团34名党员师生奔赴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破解乡村难题,解码文旅融合的乡村样本,盘活斗门镇南门村地方志资源,挖掘传统村落鲜明的文化特质与精神标识,活化打造文化IP形象以及一系列融合南门村文化精髓的衍生产品,让承载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志“活”起来、“潮”起来。
“非遗+技术”跨界携手,以“新”为钥,激活“方志南门”。实践团借助“数字艺术”“融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以精巧可爱的吉祥物形象为突破口,聚焦南门村方志文化,在承袭宋代公子“赵南南”与绿竹精灵“菉竹竹”系列文化IP灵感的基础上,创新性打造南门女子“宋清清”文化IP形象,深入结合“方志南门”文化内核和艺术表达,实现古老智慧和现代科技美妙邂逅,让地方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机”。
“非遗+创意”多元联动,以“潮”出圈,古韵新潮共生辉。实践团巧妙融合“诗书传家”的古训精髓,将“诗礼之乡”的美誉与“南门女子纸笔墨”的悠久故事融入“宋清清”IP设计中,传递南门赵氏族人以梅南公为榜样,矢志不忘历史屈辱,缅怀忠勇先烈的品质,积极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借助文化IP形象,实践团开发设计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线下活动等实现有效宣传和推广,增强曝光度和影响力,让历史“看得见、摸得着”,让文化“打包可带”,让南门村地方志文化“潮”起来。
文化IP作为南门村地方志文化的鲜活媒介,是讲好南门故事的关键要素。挖掘多元创新推介模式,探寻跨界联动创意助农新路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乡村文旅“破圈”传播,推动珠海市“百千万工程”落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