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学生,今年又过来啦!”8月,坐在务水村村口乘凉的村民在议论。他们说的是来自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苗”绘“蓝”图突击队的队员们。今年是这支突击队到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务水村开展助农实践活动的第四年。
2021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文博士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被派到洲仔镇指导农业生产。2022年起,他以突击队指导老师的身份,每年暑假组织本校农科专业学生到洲仔镇开展科技助农活动,而务水村是突击队的主要帮扶对象。从帮助村集体科学育苗到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从优质种苗的宣传推广到栽培技术的培训,从土地撂荒情况的调研到对土壤改良的持续监测,突击队已经深耕洲仔镇和务水村四载,与当地建立了紧密的链接和别样的情感。
“后生仔,辛苦你们啦!今年又做什么啊?”突击队队长罗海胜面对村民的招呼,感到既惊喜又责任在肩,“往届的师兄师姐们工作做得好,得到了村民的认同。我们今年也要努力,不能辜负村民的期待。”
深入田间:系统摸排“三害”踪迹
“今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调研。”罗海胜介绍,洲仔镇的农作物病虫害严重,但农民普遍缺乏防控知识,导致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在往年病虫草害调研的基础上,他们扩大调研农作
物的品种和范围,以便全面掌握影响当地作物生长的病害、虫害、草害这三大生物灾害,编制一份完整的洲仔镇病虫草害彩色图谱防控手册,为农民防治“三害”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突击队13名师生分成杂草组、病害组、虫害组三个专业小组,在刘文博士的带领下,走进洲仔镇仓丰村、务水村、清桂村等多个村庄,对水稻、玉米、木薯、芋头、花生、茄子等十余种当地主要农作物展开调研。
图1 师生在田间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调研
队员们头顶骄阳,行走在田间地头,认真观察、仔细辨认。其中,杂草组重点识别了稗草、马唐、丁香蓼等恶性杂草,同步采集主要草害样本;病害组逐一记录锈病、稻瘟病、霜霉病、白粉病、白叶枯病等典型病症的发病特征;虫害组则采集了稻飞虱、三化螟、玉米蚜等关键害虫样本。
来自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虫害组成员郑癸洋坦言,“大学里最喜欢的专业课就是《作物病虫害防控》,这次下乡调查昆虫虫害刚好用上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做昆虫标本,很有趣很充实。”截至调研结束,团队累计采集“三害”样本200余份,还使用专业相机微距拍摄样本细节,建立起覆盖草害、病害、虫害的全面影像资料库,为后续防治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技术落地:科技赋能助生产
“编制的《洲仔镇农作物常见病虫草害彩色图谱手册》将包含各类作物‘三害’症状的特写图片、文字说明以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定制的防治方案。”刘文博士表示,“考虑到当地农户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情况,我们除了编制彩色图谱手册,还计划用 AI 技术将图谱手册转化为防治视频,配以粤语讲解。通过‘看图识害’、‘听讲解,学防治’ 的可视化方式,帮助农户实现精准防治,降低技术推广门槛。”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我们最头痛的问题。怎么用药、用量多少,农民基本是不懂的。我觉得他们今年做这个病虫害调研很有意义,这个病虫害防治手册出来后,对我们防治病虫害科学用药会很有帮助。”务水村的村支书曾林强说。
“每年暑假我都盼着农工商学校的这帮“农秀才”们过来,他们带来的优质种苗和栽培技术实实在在帮助我们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益。每年村集体的晚稻育苗工作都是他们过来后完成的。”
除草试验:绿色防控新路径
此外,突击队在洲仔镇南药种植基地开展了一项“绿色除草”试验:使用食品级原料制成的溶液进行除草。该溶液依托酸性和高盐渗透原理破坏杂草细胞结构。试验显示,喷洒后4小时内杂草便出现萎蔫发黄现象,初步除草效果显著。
“这个溶液的使用安全性已得到验证,但除草功效的稳定性、长期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等仍需进一步试验论证。”刘文博士表示,相信当试验成功并推广,将是农作物绿色防控的一大技术突破,也为洲仔镇当地的草害防治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
图2 师生和队员们集体合影
“四载春秋耕耘路,青春作伴绘农图”。“苗”绘“蓝”图突击队多年的助农行动,已在务水村开花结果。这支年轻的队伍扎根田间的实践行动,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支持,展现了新时代农科学子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