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参加井冈山学生骨干培训班

2023-04-22 12:09:24 朱毅晖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红色教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坚定理想信念,2023年4月14日至4月16日,多语言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前往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学生骨干培训班,回溯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起承转合,追忆革命先烈的点点足迹。

多语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在井冈山培训基地前的合照.png

多语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在井冈山培训基地前的合照

4月1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正式举行。在开班仪式上,基地管理中心宣传推广处副处长马婧发言并为培训班授旗。随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团委副书记赵继伟寄语学员们在接下来的培训中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用耳朵听见群众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联系实际,学有所长。

高利剑老师进行了本次教育培训活动第一课——三湾改编情景教学的专题授课。通过讲解、观看视频、开放式讨论等形式,党员同志们充分领悟了“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思想。通过本次学习,党员同志们对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为后续活动打下组织基础。

下午,党员同志们来到了茨坪大井朱毛旧居有序参观。首先,讲解老师在革命领导人旧居讲述了毛主席热爱读书的具体事例。随后,党员同志们前往参观“读书石”,感受伟人深刻的思想理论与不屈的革命意志。之后,党员同志们移步至大井红军医务所,在遍布弹孔的墙壁中感受到了红军生活的困苦与红军精神的崇高。

郑丹霞讲师带领党员同志们在小井红军医院开展了“艰苦奋斗攻难关”主题教学活动。由于伤员的急剧增加、医疗设施的严重匮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创建小井红军医院,改善了士兵打仗苦、生活苦与医疗苦的“三苦”,开创了人民军队有正规医院的先河。

傍晚,党员同志们乘车至井冈山龙潭景区。参观当日恰逢雨天,细雨蒙蒙,山中雾气氤氲,云层缭绕于山腰之间。远观龙潭山脉层峦叠翠,瀑布气势宏大,于山间倾泄而下,众多细泉于石缝中涌出,实乃“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一路上党员同志们沿石板路盘山而上,漫步于奇峰峻岭之间,用脚伐丈量祖国的山河土地,用心感受井冈山的自然磅礴气息。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教学.png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教学

贾硕老师以“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为题,从“走进井冈”、“回味井冈”以及“品味井冈”三大部分,结合历史故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井冈山斗争历史与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带领党员同志们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领悟“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最后,贾老师结合二十大精神对井冈山精神作出了新时代的阐释,勉励党员同志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勇于开拓实践,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4月15日,党员同志们在领学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大山深处的乔林乡党支部旧址。乔林乡党支部是革命领袖毛泽覃同志亲手创建的湘赣边界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对于井冈山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讲解,党员同志们了解了毛泽覃同志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深入群众,做访贫问苦启发群众的组织工作。通过表演情景剧《毛泽覃给大家上党课》,大家深刻体会到村民们在党的感召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随后,党员同志们前往源头村——朱毛挑粮小道的起点,体验那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了解朱毛红军的挑粮故事后,党员同志们重走挑粮小道,以亲身之经历重温峥嵘岁月,以实际行动致敬革命先烈。

党员同志们重走朱毛挑梁小道.png

党员同志们重走朱毛挑梁小道

中午,党员同志们前往山头田间与当地乡亲一同制作“红军餐”。期间,党员同志们与乡亲热情地交流,了解到更多的井冈山历史,感受到近年来党领导下乡村的不断发展。烧柴、切菜、炒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桌丰盛的“红军餐”制作完成。餐桌上的每一样食物,在革命年代都弥足珍贵。党员同志们表示,做这顿红军餐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井冈山精神,更加缅怀艰苦奋斗的革命先烈。

党员同志们制作红军餐.png

党员同志们制作红军餐

下午,党员同志们前往红军八角楼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九十多年前,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多篇光辉著作,也是在这里,毛主席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提出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八角楼的小阁楼内,党员同志们看到了毛主席当时居住的家具与床铺,对于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随后,党员同志们前往黄洋界进行参观学习。1928年8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凭借黄洋界天险英勇奋战,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回顾了黄洋界保卫战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我们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依赖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晚上,党员同志们齐聚一堂,在基地老师的讲解下学编红军草鞋。在教学老师与草鞋师傅的生动演示下,党员同志们不仅了解到草鞋的历史故事和制作工艺,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体悟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昂扬向上的革命作风。制作完成后,党员同志们纷纷晒出与草鞋的合照,铭记草鞋精神的深刻内涵。

党员同志们学编红军草鞋.png

党员同志们学编红军草鞋

4月16日,党员同志们共同倾听了赵进军老师与芦继兵老师带来的革命家庭故事。赵进军老师讲述了赵杰将军因地主的压迫参军入党、革命中六次负伤仍坚持斗争、六个子女皆以“军”命名而被称为“六路大军”等令人动容的革命经历。赵进军老师的亲弟弟赵建军同志在父母这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的革命青年的故事。第十八军原宣传部长夏川同志的儿子、老坦克兵芦继兵老师为学员们介绍了十八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历史,讲述了一段段入藏进军的感人故事——放弃稳定生活入川革命的夏川同志,为修怒江大桥不幸落入混凝土中牺牲的刘纪春同志等等,他们以身体力行践行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高尚党性,彰显着解放军同志们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从老师们的分享中,党员同志们了解了两个大公无私、忠于理想、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家庭,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家风,更加深刻理解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内涵。

党员同志们与革命后代赵进军老师和芦继兵老师合照.png

党员同志们与革命后代赵进军老师和芦继兵老师合照

下午两点,党员同志们来到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了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烈士们的感人故事。傲骨有厉声,任岁月荏苒。卢德铭、张子清、何挺颖等烈士们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让大家备受感动;更多无名烈士捍卫信仰、永不屈服的故事让大家热血沸腾。授课结束后,党员同志们缓慢而沉重地走上了纪念馆的109级台阶,进入革命烈士纪念堂为英雄们献上花圈并全体默哀。接下来,党员同志们步入陵园二楼,深刻缅怀15744名保存姓名的革命先烈和三万余名无名英烈。最后,党员同志们集体重温入团誓词,表达了对党的深切热爱与奋发有为的决心。

最后,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学生骨干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王梓旭同学发表感言,他总结了井冈山之行的所思所感所悟,号召同学们将信仰的力量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随后,带队老师马骁进行总结发言。他鼓励同学们努力发扬担当精神,坚定政治修养,强化理论素养,努力提升广外人的政治引领力与社会服务力,勤于实践,锤炼品格,在艰难困苦中锻炼坚强品质。

结业仪式.png

结业仪式


通过本次培训,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党员同志们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学习收获充实。以下是党员同志们的学习心得。

朱毅晖(中共党员):

当历史书中的文字描述鲜活地展现在眼前;当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再度重现;当井冈山的故事通过讲师们声情并茂的描述浮现在脑海;当井冈山的精神通过建筑遗址、雕塑等实体震撼着心灵,沉浸式体验的红色教育深入人心。96年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靠红米饭、南瓜汤,同心奋斗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光荣传统是当代中国广大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教学能力,锤炼育人本领,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无私、忠诚、担当的精神,讲党性、讲信仰、讲奉献。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色传人,有我!

曾泳泽(中共党员):

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我们学习了关于三湾改编的内容。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结合对生活的所思所想,我深刻感受到:三湾改编让人民拥有了子弟兵。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军人。但是只有在中国,军人被称之为人民子弟兵。无论是唐山大地震,1998年洪水,或是在其他灾害中,中国军人始终站在人民的前面,为人民也同人民一起克服一个又一个大灾难。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两句话:“解放军都没来,能有什么大事。” 以及“解放军都来了,还能有什么大事呀。”中国人对子弟兵无条件的信任,中国军民鱼水之情,离不开“三湾改编”的奠基。

张茜婷(预备党员):

在井冈山培训基地,我们体验了“红军的一天”,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红军战士们那段烽火岁月。当我走着红军挑粮的小道时,当我看着八角楼旧址中留下伟人的革命痕迹时,当我抬头仰望着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也深深为红军战士们为了共同的信仰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其中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重走红军战士挑粮小道这个环节。沿途的起伏的路面和陡峭的山坡,让我们即使是穿着舒适的服装和鞋子都仍然感到十分吃力,这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红军战士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硬是把几十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的经济封锁,极大支持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他们的精神会永远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在任何时代都给予人们宝贵的精神支撑和前行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李柯漫中共党员)

在革命后代访谈教学课上,我们倾听了赵进军女士、芦继兵主任的父辈、血亲的革命故事,从革命后代的口述中了解到最真实的、充满血泪的革命历程,先辈们的坚定信仰、家国情怀、革命热血令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下午,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了解了先烈们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故事。讲解员老师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对我们讲述她留在井冈山的原因,“如果没有人能坚守信仰,那么又有谁会相信信仰?”,令人十分动容。正是因为有敢为人先、不计得失、勇于奉献的党员前辈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一切,才有了今日种种。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井冈山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祖国建设新征程上贡献青年力量。

黄奕涵中共党员)

革命后代访谈教学课主要聚焦于两位人物,一是十五岁就早早从军的赵杰先生,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前往解放西藏的夏川先生。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根据赵杰的女儿赵进军老师的讲述,赵杰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创建敌后根据地的一位革命者,他身上有九处伤疤,其中三处是贯通伤,但他从无怨言,坚持奉献在前。他的妻子王华也是一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女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在执行任务时深感山东老百姓的善良与勇敢,也从不忘记山东人民的好。卢老师还讲述了父辈们解放西藏的故事。这些军人服从命令,不顾艰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党性与信仰。他们为了建设川藏公路,即便肉体劳累,也毫不留情。他们的坚强,无私和勇敢证明了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可爱、可亲的人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和国家奋斗,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这些故事使我感动,更使我振奋,它也激励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弘扬优秀的革命传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进,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郑晓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多语言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前往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回溯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起承转合,追忆革命先烈的点点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