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学界共探融媒发展——融媒体作品《侗力之音》赏析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6-10 08:05:19

4月23日,由柳州日报社记者和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共同参与的“民族文化中跳跃的时代音符——柳州日报社融媒体作品《“侗”力之音》赏析研讨会”在我院209教室举办。柳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吴怀辉,副总编辑龚继海,党委办主任韦太平,全媒体采写中心主任闫友明,党委办副主任曾宇红,党委办人事主管谭玉林,我院副院长丁骋,院长助理覃哲,广告与新媒体系主任薛强出席会议,丁骋副院长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jpg

研讨会现场


柳州日报社吴怀辉社长首先向与会老师介绍了作品创作的背景。他提到,《“侗”力之音》是在2020年“国家扶贫日”(即10月17日)宣传报道中策划推出的一部融媒体作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柳州日报社经过三年时间的酝酿和记者每月至少一次蹲点采访的实践积累,倾力打造出的这部聚焦脱贫之后村民精神生活的作品。吴怀辉社长说,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听取学界老师们的意见,为之后创作类似作品积累经验。

柳州日报社吴怀辉社长介绍作品创作背景.jpg

柳州日报社吴怀辉社长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观看作品视频后,与会老师依次发表了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覃哲老师表达了对该作品的认可和赞扬,他认为作品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作品标题《“侗”力之音》取谐音之妙,有一语双关之意,可见创作人员的用心。其次,作品很好地运用了讲故事的技巧,叙事视角和故事角度的选取都十分精心。通过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来展现扶贫攻坚的成果这一角度的选取足够新颖,视频结尾处通过歌词歌颂党的扶贫事业,以小见大,层次丰富。

同时,覃哲老师也表达了他对此类作品今后创作和传播方面的期望。一是可以拓展如动画、动漫等形式的系列作品,发挥“柳州一号”客户端的融媒体集合功能。二是增加融媒体作品互动性,除了注重“转、赞、评”体现出的社会传播效果,还可以开发游戏、H5等互动性较强的形式,以进一步提高作品的传播效果。三是融媒体作品中的图文形式内容应更加简洁,以适应碎片化传播的需求。四是内容主题层面,可以将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工作与村民生活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关系更巧妙地凸显出来。

覃哲老师针对作品发表看法.jpg

覃哲老师针对作品发表看法


薛强老师主要从突出人物形象,增加故事吸引力及注重挖掘侗族歌曲歌词、燕茶村等侗族村落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作品简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薛强老师讲话.jpg

薛强老师讲话


丁骋老师肯定了作品聚焦精神生活上的脱贫,从小切口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做法,同时也指出作品在呈现和表达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技术上来讲旁白略多,略显抒情;画面唯美,缺乏纪实性。从内容主题方面来讲,扶贫工作队员通过侗族歌曲凝聚起全村的力量和物质上的脱贫互相影响这一主题的升华稍显欠缺。

丁骋副院长发表讲话.jpg

丁骋副院长发表讲话


研讨会的最后,柳州日报社吴怀辉社长对各位老师做出的评价和提出的建议表达了感谢,表示获益良多,并对今后报社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进行了展望。

此次研讨会通过对柳州日报社融媒体作品《“侗”力之音》进行赏析和探讨,实现了业界成熟案例和学界专业视角的碰撞,是业界、学界共同探讨融媒体作品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4月23日下午,由柳州日报社记者和我院教师共同参与的柳州日报社融媒体作品《“侗”力之音》赏析研讨会在我院209教室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