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 实践育人,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发布时间:2024-12-26 13:40:52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以“文化空间千村寻”项目为载体,深入贵州省传统村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乡村振兴人才,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该项目由余压芳教授领衔,带领王艳等同学组成的“博士村长”团队,走进贵州省10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特别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怎雷村,开展文化空间识别、解析、活化利用的实践活动。怎雷村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成为团队实践研究的核心对象。团队成员深入基层,与村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怎雷村的文化底蕴和发展需求,以科技和文化为双翼,推动怎雷村的全面振兴。

团队调研图片

团队调研图片

在实践育人方面,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育人新路径。通过深入调研,团队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制定出符合怎雷村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怎雷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团队在怎雷村的实践中,不仅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怎雷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他们对村内200余栋民居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建档,并与村民共同识别出16处文化空间、43项文化表现形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无人机航拍、民居建筑测绘

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无人机航拍、民居建筑测绘

此外,团队还积极与“新村民”及原住民展开深度沟通与合作,共同活化传统建筑,打造特色精品民宿,利用文保建筑作为村史馆或展览空间,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成功吸引了30余名外流村民回流,激发怎雷村内生动力,推动了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团队在传统村落中开展田野调查和访谈活动

团队在传统村落中开展田野调查和访谈活动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的这一实践育人模式,不仅为怎雷村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团队的实践育人模式具有可复制性,通过总结在怎雷村及其他村庄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更多的学术力量与智慧支持。


责任编辑:吴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 实践育人,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