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聚焦”“三色交融”学生党员先锋培育

2025-05-23 12:07:37 谭文才 刘瑞伟

广州航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着力实施初心向党先锋工程,围绕“红色基因”“蓝色情怀”“绿色志愿”三个维度展开,强化与学院教工党支部的互联共建(学院教工党支部是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刘瑞伟入选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积极构建“党建红”引领“科技蓝”、“党建红”引领“发展绿”的“三色交融”学生党员先锋培育体系。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党建育人品牌。20246月,获批广州市属高校“铸魂·引航”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培育工程(第一批)“样板支部”。

一、理念与内涵

红、蓝、绿,是色光中的三原色,在化学世界里,人们会根据物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三原色不同的组合,又呈现出多彩的其他颜色。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代表政治素养;蓝色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被称作是科技色,代表着专业素养;绿色是象征着生命、生机与活力,代表着实践素质。党支部以聚焦思想引领、聚焦创新实践、聚焦服务担当“三个聚焦”为着力点结合学院新工科学科专业特点和学院“向上 向善 向新 向智”的文化品牌,把党员不同的素质能力以不同的颜色呈现,打造以“红、绿、蓝”色光三原色为代表的三色课堂,创新“三色交融”的学生党员先锋培育模式,构建起价值塑造-能力提升-责任担当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图片1

二、聚焦党建引领,擦亮铸魂育人“红”的底色

党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依托“三会一课”、党员之家、网络平台、红色资源等四个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互融互渗的方式,大力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筑牢思想根基,突出党员本色,夯实“红”的底色,筑牢学生思想根基。

1.用好“三会一课”,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规范化开展“三会一课”、常态化组织党员“集中研学”、创新性举行“我讲微党课”活动等形式,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纪学习教育,做到专题聚焦、内容精准,增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强化党员学习的能动性,提升理论学习实效性,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2.用好党员之家,树牢先锋意识。党支部建设有“党员之家”,并建设了红色文化墙,并购置了一批红书供党员阅读。通过党员亮身份在“党员之间”轮班值班,及时听取群众声音,为师生提供服务,提升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定期组织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党员创新争优的内驱力,锤炼了党员党性;围绕党史、革命先烈事迹、本地红色资源等,组织开展“红色基因青年说”“赓续红色血脉 青年担当有我”活动,以青年党员视角讲述红色故事、分享初心感悟,展现新时代党员的使命担当。

3.用好网络平台,点亮指尖课堂。构建了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易班网的网络媒体矩阵,巩固理论学习网络阵地,综合运用视频号、H5VR等新媒体技术,定期为党支部成员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精品”“新品”,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入大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习成为一种日常习惯;运用学院微信群、QQ群等移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运用青年群体喜爱的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增强学习教育的互动性与吸引力。注重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4.用好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党支部充分利用广州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将学习从“课堂”“会议”转移到红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党员师生到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中共三大会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记忆、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学生身临“情境”,开展“沉浸式学习”,让青春跨越时代与“红”的历史对话,从而实现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让大家感受到融入血脉的精神洗礼,让“红”的基因在青春的航道上熠熠生辉。

通过红色教育和沉浸式的实践学习,构建党员对党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转化链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起到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让学生党员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彰显,涌现了一批批先锋模范。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30人,五四红旗团支部3,优秀团干11,优秀团员20人,校“三好学生”6人,校“优秀学生干部”6人。

三、聚焦科技赋能,彰显创新实践“蓝”的特色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全过程。结合学生工科专业特色,以“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双轮驱动,创新构建“党建+科技竞赛”协同育人机制,以先锋引领拓宽专业视野,以红色引擎激发创新动能,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彰显创新实践“蓝”的特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培育爱党爱国、引领时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组建多面向的科技实践团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化。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入党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牵头,带动广大同学成立机甲大师竞赛团队、破冰船科技团队、机器人控制技术创新团队、先进成图技术团队、工业设计团队等多个学生常规科技团队。同时,基于学生兴趣,组织成立了机器人协会,不断扩大科技实践团队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良好的科技实践活动氛围,通过培养重点团队,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创建多元化的竞赛指导团队,推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化。充分发挥学院教工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书记刘瑞伟入选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优势,以教师党员为主要力量,组织成立了以教授、博士等为技术指导、以实验员为实验测试指导,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文案指导等多元化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老师采用“教、学、赛”融合体系,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和研究项目,制定训练项目及具体分工,并对训练过程进行指导和督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常规化训练和项目化管理。

3.搭建多层次的实践提升平台,提升学生科技素质。提出科技竞赛实践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搭建多层次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平台。一是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攀登计划等创新创业项目;二是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机甲大赛等竞赛。三是全面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在实验室等训练基地开展科技实践训练和研究;四是学院每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组织参加各类科技作品展和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内生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创新能力。2024年以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6项,获国家级奖项14项;其中,获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1项。学生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获得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立项4项,校级立项8项,形成了多层次、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科技创新育人工作的显著成效。

四、聚焦责任培育,提升志愿服务“绿”的成色

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化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构建"三共建"志愿服务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党员将理论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行动,推动学思践悟转化。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三个融合"——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精准融合、党建活动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品牌建设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志愿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出彩出新。

1.党团共建,提升志愿服务活力。支部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形成党团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提升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学年迎新季开设“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站”,党团共建开展迎新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参与率100%;每年雷锋月党团合作到课室、到宿舍、到校园到社区、到敬老院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带动广大党员团员参与其中,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党性、发挥作用、提升自我,引导人人“红心向”。

2.校社共建,拓宽志愿服务平台。支部深化校社共建机制,与黄埔区南岗街道、红山街道社区、航专社区及黄埔区老人院等单位建立常态化合作平台,创新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打造"'七一'守初心 党纪伴我行"党性教育、"老有所学 智慧助老"为老服务、"绿美广东'益'起行动"生态实践等特色项目,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又锤炼了党员队伍素质,提升了党员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实现服务群众与组织建设的双促进,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3.校地共建,提升志愿服务效应。支部依托团省委、省教育工委寒暑假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先后赴开平市少年宫、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湛江市麻章区硇洲镇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通过红色基因宣讲、科普教育、新农村建设调研、走访慰问老党员、关爱留守儿童、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等多样化实践内容,引导青年党员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切实推动实践育人走深走实。

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实践育人"为导向,通过创新服务载体、拓展实践平台、培育先进典型,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学生党员、入党发展对象开展志愿服务达388余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2800小时。学生党员侯成珠积极参与助残公益服务,表现突出,被黄埔区南岗街残疾人联合会和黄埔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站共同授予“助残公益大使”荣誉。2024年暑假,党支部共组织三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师生党员组成的“科艺张拉”科普实践队和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境美粮安”百千万突击队均获校级重点团队,党支部书记刘瑞伟指导的 “科艺张拉”师生党团科普实践队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入选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典型案例,“境美粮安”百千万突击队在广州航海学院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研评选中获二等。学生党员获学校2025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评选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五、总结与展望

党支部党建为引领,构建“三个聚焦”“三色交融”学生党员先锋培育体系通过红色铸魂、蓝色创新、绿色担当的立体化路径,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双融双促,实现了学生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面向未来发展,党支部将持续优化机制,建立“三色交融”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联动更多校企、红色基地、构建“大党建”协同育人生态;打造以“初心向党·智造未来”为主品牌的特色品牌矩阵,为培养“红专并进、科绿相融”的新时代智能制造人才聚力赋能。


责任编辑:刘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三个聚焦”“三色交融”学生党员先锋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