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追溯三线峥嵘岁月 凝聚强国奋进力量——公共基础部教师第一党支部开展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09 10:36:32

5月30日,公共基础部教师第一党支部赴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认定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同志在历史的印记中感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辉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诡谲,世界格局动荡不安。中国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军事压力、战争挑衅和侵略威胁。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毅然决然地开始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工程,按照“靠山、隐蔽、分散”的指导思想,数万名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聚集贵州,以“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贵州高原掀起了轰轰烈烈气吞山河的三线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奋斗之歌。

贵州三线建设,中国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为我国航天航空、军事电子技术、兵器制造、军队后勤保障等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科学家王小谟,1969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投身到深藏在黔西南大山中的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中国电科38所)的创建中,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世界先进雷达和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为我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突出贡献。在博物馆里的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前,大家驻足观看,感慨万千,对老一辈建设者们在艰苦环境下展现出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并表示今后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结合起来,激发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行动,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图片1

图片2

参观博物馆现场

随后参观了国营长洲无线电厂4110厂、504信箱)原生产车间,是由“三线老前辈”石秋雨负责讲解,他从大门开始,对着厂区各种建筑设施一一介绍,让大家仿佛置身于三线建设的现场,切身体会建设者们在荒山野岭中开山劈路、搭建工棚,到工厂车间里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每一处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图片3

参观厂区现场

参观结束后思政课教师张菁菁说“在这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无私奉献的峥嵘岁月。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三线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我要把三线故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三线精神的伟大与不朽。”

数学教师唐林浪讲到“数学是理性的,但学数学的人是要有温度的。今天在这里,我找到了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展柜里那本算盘、泛黄的工程图纸,让我想起自己每天在黑板上演算的公式——原来数学从来不是冰冷的符号,它是三线人测算隧道坡度时的严谨,是设计厂房结构时的精准,更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丈量家国情怀的标尺。让我们以先辈为镜,在教育岗位上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三线精神——用知识筑基,以奉献为梁,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全体党员们对三线建设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将三线故事融入课堂教学,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展现贵州护理职院新风采。

图片4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于时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30日,公共基础部教师第一党支部赴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认定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