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千年海丝 职院学子演绎文化传承新篇章

2025-05-27 13:34:57 林绮婷 黄雪梅

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盛宴,一次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5月13日,由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丝路新程 青春接力”广州海丝文化专题展览系列活动暨“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展览在我校开幕。学校党委副书记覃昆,党委委员、副校长丁霞、副校长曾三军,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主任陈馨及相关工作人员,与我校师生代表一同参与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开幕式活动,通过丝路文化体验集市、思政微视频、原创说唱歌曲、原创展览IP等创新形式,沉浸式感受古老海丝文化焕发的青春活力。本次活动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建引领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互促共赢的建设成果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文化展为抓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师生学习海丝文化。

活动开幕式

高校思政教育遇上千年海丝文化

走进学校图书馆一楼中庭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丝情缘 商展盛汇”丝路文化体验集市首先映入眼帘。学生们身着汉唐服饰,向来宾展示广绣、广彩、茶艺等传统文化技艺,通过自创互动项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代海上贸易场景。

开幕式现场,学校说唱队学生创作的原创歌曲《丝路启航》拉开序幕,将千年商都精神与青年使命融为一体,青春活力与历史厚重在音符间碰撞。副校长丁霞在致辞中强调,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是同频共振的命运共同体,学校将继续以“传承历史文脉,培育时代匠才”为使命,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大湾区建设,培养既懂传统文化又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副院长朱明敏说到,此次展览是文博机构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希望通过多元形式帮助青年学子从触摸历史温度、感知文明力量和根植乡土认同三个维度深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茶艺展示

学生演唱原创说唱歌曲《丝路启航》

副校长丁霞致辞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致辞

海丝文化展:两千年海丝故事立体呈现

本次海丝文化展以“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为主题,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历史长廊、非遗传承和青年互动区。学校学生全程参与策展、讲解、创作,打破传统文化展览的呈现方式,让青春活力遇见千年文脉。历史长廊通过精美图片和3D打印文物,系统展现从秦汉到近现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发展变迁;非遗传承区集中展示广彩工艺品,观众亲身体验广彩制作技艺,感受精湛技艺与工匠精神;青年互动区则设置了“海丝文化对话当代”互动墙,引导学生书写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理解。展览还设置了由学生主导的乐器、皮具体验沙龙,将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有机结合。学生们还将海丝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了系列原创文创产品,其中以海丝文化IP形象“海宝”为代表的系列作品颇受欢迎。

“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展览现场

原创IP“海宝”相关文创

“文化+思政”: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此次活动最大的突破在于首次将海丝文化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开创了职业教育“文化+思政”育人的新模式。展览不再是简单的历史陈列,而是转变为一堂活力四射的“行走的思政课”,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从“看展”到“参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已将海丝文化纳入实践教学,学生们不仅是观众,更是策展人、讲解员、内容创作者,通过亲历、亲为、亲创的方式,让抽象的文化自信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实践。这种创新模式使思政教育不再停留在课本和讲台,而是延伸到了展馆、集市、创作工坊等多元空间,实现了思政育人从“单向灌输”到“沉浸体验”的质变。

学生打卡广彩创意工作坊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期间还将举办系列讲座、工作坊和丝路话剧展演等活动。作为广州市响应“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此次活动为高校思政育人探索了新路径,也为城市文化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责任编辑:刘付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丝路新程 青春接力”广州海丝文化专题展览系列活动暨“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展览在我校开幕,支部开展党日活动学习海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