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民乐小学五年级学生方小天(化名)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团队师生的指导下,使用mind+编程软件制作出“猫头狮”款贪吃蛇小游戏,并试运行成功。原来,这是该校在此开展的“星火筑梦,狮韵前行”活动,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讲好猫头狮非遗文化故事,点亮中小学生的科技梦,让科创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在乡村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猫头狮舞是古代遗存于民间的一种少见的狮子舞,因为狮头形状似猫而得名。它流传于从化客家人群中,通常由四人分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怎样让猫头狮‘活’起来呢?”团队成员、该校智能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江佳伟介绍,他们首先拜师学习猫头狮绘制要点、文化故事、表演形式等,分组练习动作要领,再结合专业知识与编程技术创作特色作品,最后开展一场独具特色的剧场演出。
江佳伟坦言,在此前的展演过程中,不少中小学生向团队提出想学习编程做游戏的诉求,团队师生们在原先调研方案中额外增加开班计划,借助当地中小学场地,开设mind+编程教学班,成员们纷纷上阵,并邀请该校信息工程学院两名学生临时指导。
教学过程中,小老师们通常会利用对比与比喻的方法,将晦涩难懂的代码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遇到条件选择的命令,我们会拿出具体模型,并运行提前制作的程序,让学员们直观感受代码。”江佳伟说,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流程,他们会尽量避免或拆散,制作的小游戏也是较为基础的。
班级学员30人,多数来自从化区鳌头镇周边中小学,通过培训,大部分人能完成一些基础操作步骤。接受一对一实践指导后,不少学员能运用mind+编程制作一部完整的猫头狮相关小游戏。
据悉,团队成员先后在从化区鳌头镇民乐小学等地举办“星火筑梦,狮韵前行”STEM科技活动节、集中汇演等活动。他们通过醒狮贺喜的喜庆表演、科创产品的创意展示、猫头狮历史文化的深度解读,以及mind+编程教学的互动体验,依托科技手段呈现猫头狮非遗文化,受到当地居民点赞。
记者了解到,该校将依托智能工程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长期开展此类“科技+文化”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把数字化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堂,让青少年编程教育普及化、专业化,从而助力“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