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初心 红心暖青春

2025-10-24 09:13:57 彭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面临学业压力、就业选择、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重挑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触达面、深度和持续性上仍存在不足。贵州轻工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党旗映初心”为核心,以“组织链、骨干链、活动链”为支撑,以“红心护航、朋辈互助、实践砺心、文化浸润”为维度的“一心三链四维”工作模式。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思政育心”与“心育铸魂”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一、以“组织链”为支撑:强化党组织顶层设计与联动作用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在系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成立由系学生党支部牵头,学生管理科配合、辅导员、班级导师参与的“党建+心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统筹规划活动。二是明确支部职责。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党支部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党支部在心理普查、危机干预、日常帮扶中的协同作用。三是建立联动机制。积极与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专业教师、家长等建立心理健康信息共享和联动干预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二、以“骨干链”为支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与朋辈引领作用

一是组建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立志愿服务队,利用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社区社会实践等机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关心关怀留守儿童。该服务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心理辅导和关爱活动20余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连续4年荣获贵州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二是推行“结对帮扶”机制。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有心理困扰或学习生活适应困难的学生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关系,通过谈心谈话、陪伴学习、参与活动等形式,给予持续关心和支持。目前,已有200余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结对帮扶,近600名学生受益。三是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在各班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心理健康联络员”,负责本班心理动态的初步发现、信息反馈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图片1

赴遵义市习水县坭坝乡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童心绘绿”活动

三、以“活动链”为支撑: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一)“红心护航”——专业服务与人文关怀并重

一方面,开展“心理微课堂”线上专栏,利用微信视频号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该专栏已累计发布11期,深受学生好评。另一方面,开展“成长加油站”系列讲座,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优秀校友开展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提升应对能力。近三年,已成功举办6场“成长加油站”讲座,累计吸引2000人次学生参与。

QQ_1760683657182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李大林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二)“朋辈互助”——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一方面,创建“心理剧场”,引导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自编自导自演心理情景剧,展现心理困惑,探讨解决方法,引发共鸣,提升共情能力。我系连续8年组织排演心理情景剧比赛,其中党支部指导《新·声》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情景心理剧大赛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绘·心》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情景心理剧网络展示“百佳剧目”荣誉。另一方面,建设“阳光伙伴”团队,组织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等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提升抗压能力。每年举办3~5次,覆盖学生800人次,活动后学生团队凝聚力有了显著提升。

图片3

  《新·声》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情景心理剧大赛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

(三)“实践砺心”——在服务奉献中提升自我

一方面,“志愿服务”进社区,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奉献体验,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获得心理满足。近三年,我系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6000小时,服务足迹遍布10余个村落、社区。20余名学生骨干因此获得“校级优秀志愿者”称号。另一方面,组织“心理健康”宣传周,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趣味心理游戏等活动,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每年度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均超过800人,受到中国大学生在线多次报道。

图片4

赴安顺市平坝区社会福利院开展“重阳献爱心,情暖夕阳红”志愿服务

(四)“文化浸润”——营造积极健康的系部文化

一方面,开展“红色书香润心田”读书分享会,推荐励志书籍、心理学经典著作,组织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缓解压力、增长智慧。另一方面,创建“质量建工”公众号,建立学生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平台,发布心理健康文章、音乐放松等内容,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四、“党建+心育”育人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贵州轻工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党建+心育”融合模式构建了学生成长的“红色避风港”育人实效。

一是破解难题助成长。通过党支部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开展“一心三链四维”工作模式。通过普查问卷和个案访谈,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自我调适能力、求助意识均有明显提升,负面情绪发生率有所下降。近三年心理普查数据显示,系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有所下降。心理咨询预约量稳中有降,但主动求助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高。

二是增强互助显担当。自开展“党建+心育”模式以来,系部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预警和危机事件数量明显下降,学生对辅导员和党支部的信任度、归属感明显增强,班级凝聚力显著提升。学生之间互助友爱意识增强,系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大幅降低,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校园和谐稳定氛围更加浓厚。

三是示范引领促发展。党支部多次荣获院级、省级荣誉,并于2024年获批新时代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其中,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参加高校心理健康活动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1个、教师党员获批省级心理健康课题立项2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活动中荣获国家级荣誉4人次、省级荣誉5人次,参与党支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的达到100%,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参与度、主动性明显提升,模范带头作用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龙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