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习教育成效,引导党员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历史抉择智慧,2025年3月16日,针康学四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广州中共三大会址开展主题为“春园论道启新程,赤子赓续百年魂”的沉浸式教育活动。通过角色代入、情景还原、模拟会议等创新形式,党员们穿越百年时空,亲历中共三大历史抉择的波澜壮阔,感悟先辈的革命智慧与家国担当。
一、抽卡入戏:以角色之名,寻历史之根
活动伊始,每位党员随机抽取了一张印有中共三大代表姓名及政治立场的“历史角色卡”——红卡(合作派)、黄卡(条件派)、蓝卡(反对派)。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们走进青砖灰瓦的三大会址,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与场景复原,深入了解1923年国共合作议题的激烈争论。例如,红卡党员化身陈独秀、毛泽东等“合作派”代表,从“联合革命力量”的战略高度剖析历史背景;黄卡党员以李立三等“条件派”视角,强调“保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的关键主张;蓝卡党员则从工人运动实践出发,结合“二七惨案”的教训,表达对组织涣散风险的担忧。通过角色卡的“历史身份”,党员们沉浸式感受百年前先驱们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深思熟虑与家国情怀。
二、情景还原:走进会址,触摸历史脉搏
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党员们通过复原场景与文物展陈,系统学习了会议背景与决策过程。1923年6月,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40余名代表在此讨论国共合作方针,最终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确立了“党内合作”的历史性决策。党员们驻足于《国际歌》乐谱、会议记录手稿等文物前,聆听讲解员讲述毛泽东主持起草《农民问题决议案》的细节,感受革命先驱对农民力量的战略重视。通过实地探访,党员们深刻体会到:百年前的抉择不仅是理论交锋,更是无数仁人志士在实践探索中凝聚的共识。
三、模拟激辩:思想交锋,重现历史抉择
活动的高潮在中共三大会址石碑前展开。全体党员以“模拟中共三大会议”形式展开辩论:红卡成员以陈独秀、毛泽东为原型,强调“联合国民党以凝聚革命力量”的紧迫性,引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历史意义;黄卡成员提出“合作需以保持党的独立性为前提”,结合马林的建议,探讨组织建设与思想统一的平衡;蓝卡成员则从工人运动实际出发,警示“组织涣散可能削弱革命根基”,引发对统一战线潜在风险的反思。经过多轮辩论与思想碰撞,党员们通过无记名投票“重现”历史决议——“合作派”以绝对优势胜出,与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案》的历史结果高度契合。这一环节让党员们直观体会到民主集中制的力量,更深刻理解历史决策背后凝聚的集体智慧与时代担当。
四、誓言铿锵:赓续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活动的尾声,全体党员在党旗与会址石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声与百年前先辈的理想信念跨越时空共鸣。党员代表刘嘉慧感慨道:“从‘反对派’的顾虑到‘合作派’的担当,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决策背后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与智慧。作为新时代党员,更需以史为鉴,凝聚共识、勇担使命。”本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实践思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未来将持续探索创新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党员们应立足岗位,以“春园论道”的探索精神投身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彰显担当。
此次“春园论道”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思想的淬炼。党员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传承精神,为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注入了鲜活力量。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党员们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选择是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理性抉择与使命担当,而今天的我们,更需以先辈为镜,在新时代的“春园”中继续书写奋斗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