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瑛教授、21级广告学一班程炳翔同学在博雅楼111教室开展了《乡土中国》和《置身事内》的读书分享活动。在本次读书分享盛会上,两位讲述人不仅对卓越的著作进行了深度剖析与鉴赏,还分享了各自的阅读体悟与心得,实现了智识的共鸣与心灵的交汇。
陈瑛从四大方面——作者简介、内容梗概、作品鉴赏、学习感悟来鉴赏“乡土中国”,除此之外,陈瑛还借此契机宣传了暑期三下乡的课题募集活动。她激励当代大学生,在深入乡村腹地的实践中,不仅要观察互联网时代对乡土社会家庭结构与关系变迁的影响,更要亲自记录这些微妙而深刻的社会转型,从而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启迪新知。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很有厚重感,这本书就是《乡土中国》。”陈瑛如是评价。为什么力荐《乡土中国》?陈瑛分享了她的个人心迹:“我来自于乡村,乡村影响了我很多,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能够深入地反思自我,并通过书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国古人的智慧。”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一生致力于研究“为中国农民找一条出路”的课题。《乡土中国》共收录了十四篇论文,多角度、深层次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陈瑛细致解析了书中所描绘的传统乡土社会的特征,诸如差序格局、礼俗社会等概念,强调这些社会结构如何塑造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并通过案例——在外游子水土不服时,一瓢故乡水便能神奇缓解——来阐释个体与故土之间不解的纽带。
陈瑛认为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乡土社会虽则名义上说是专制、独裁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驰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分享学习感悟时,陈瑛称赞其内容既紧贴中国现实土壤,又兼具深厚的理论底蕴,是一部兼顾实践性与学术性的力作,特别推荐给新传学子深研细读。她强调,“在探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征途中,研究应深入中国广阔的土地,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接地气’是研究的必要原则,旨在鼓励学者们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促使理论与现实的融合激发出创新的光芒。”为加深对乡土社会家族和家庭结构的理解,促进家族和家庭的和谐发展,以及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陈瑛积极提倡利用暑期三下乡聚焦家庭传播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进行视频创作、开展案例收集、创作融媒体作品等。
《置身事内》是兰小欢编著的政治理论著作,兰小欢以地方政府的视角,描述几十年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当中所暴露的问题。程炳翔从地方政府的权利与事务、财税与政府行为、宏观现象及政府与经济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程炳翔在对兰小欢的著作《置身事内》进行解读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听众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视角。他首先从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与日常事务管理入手,揭示了地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机制。随后,程炳翔深入剖析了财税制度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以成都文旅集团建设的宽窄巷子为例,说明依赖政府补贴并不代表没有效率,建设收益要分为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在宏观现象分析部分,程炳翔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与面临的挑战。最后,程炳翔总结道,要区分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既不要高估发达国家经验的普适性,也不要高估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未来的适用性。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继续推进改革。他着重强调:“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通过程炳翔的深入解读,《置身事内》不仅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的一扇窗,也为思考和解决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路径,激发了听众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作用的深刻反思。
分享会上,方艳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多进行读书分享活动,她认为,“当一本书很薄,把它读厚,这就是能力和本事,而读厚之后,又通过有趣的方式,分享给大家,也是一种能力。”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未来,我院将持续推动此类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位师生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启迪智慧,共同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术生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