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育人故事丨刘念:守育人初心,践行科研育人

2023-02-23 10:00:21 卞潇颖

刘念2009年博士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师从张建华教授。自留校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始终把国家需求作为自己的研究攻关和科研育人方向。他说,“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培养卓越人才”是他留校工作的初心,跟学生相处的时光是工作中最美好的经历。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勇担育才使命,坚守报国初心,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育人故事。

3.png

刘念,男,中共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德才兼备、知行唯实

刘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解决电力生产实际问题。

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70年薪火相传,杨以涵、杨奇逊等老一辈教师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形成了“德才兼备、知行唯实”的治学理念,长期结合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

李岩松是刘念留校任教后指导的第二届研究生,他本科时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北京市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为响应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刘念的科研工作也正处在转换研究方向的阶段。刘念带着李岩松、段力铭等同学,几乎从零起步,一起建立了含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的微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编写了微电网分布式能量调控的第一版代码,为后续科研成果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念说,“从0到1的过程很难,磨练了人的意志,充分锻炼了研究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为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建设,李岩松放弃了沿海地区城市电网公司优厚的工作机会,就职于中国电建四川设计咨询公司。他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知识,主动承担任务开展了数字仿真研究室建设的前期工作,填补了单位在电网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方面的空白,服务于西电东送、川藏联网等重大工程设计,为西部大开发贡献青春力量。昔日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已发展成为投身西部建设的电力技术骨干。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李岩松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刘念留校任教以来,连续支持5名学生赴新疆支教,培养了4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这些学生也立志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攻坚克难、敢于创新

刘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在实践上弘扬科学家精神,更要重视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成长,因为他们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2018年陈刘东以全年级第4名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当时面对西交,浙大,华电等多个选择,他表现的很茫然,刘念向他详细剖析了各个高校和研究团队的情况,得出结论:最好的选择是留在华电,相信华电老师一定会把他培养成最优秀的研究生。

从大四开始,刘念与陈刘东共同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计划,贯穿选题、培养、实践的全过程。在论文选题时,他对刘东说,“你的基础很好,一定要围绕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问题选择难题”,鼓励他攻坚克难。

在培养过程中,从建模到仿真实验分析,从创新点提炼到论文撰写修改,刘念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篇论文都经过数十次的迭代修改;为培养陈刘东的创新实践能力,刘念资助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与科技冬奥等重大项目实践,从国际前沿和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启发创新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刘东在本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8篇,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IEEE PES 杰出学生奖学金等重要荣誉。目前,他已成功申请名校的博士研究生,立志勇攀科学高峰,学成后报效祖国。

刘念超过90%的成果来源于与学生的合作研究,在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2人获校长奖学金,17人获得国家奖学金,8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先后有6名研究生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科研育人初见成效。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刘念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研究“真问题”,努力以“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责任编辑:谭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勇担育才使命,坚守报国初心,让我们一起倾听刘念教授的育人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