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心”促“民心”,“群心建支部”“群心育人才”“群心做贡献”
——湖北大学教工第三党支部党建工作法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凝练形成“132”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法。凝聚“1个着力点”:以“红心”促“群心”。突出“3个聚力”:聚力“政治建设”“立德树人”“社会服务”。实现“2个效应”:高校教工党支部为擦亮支部品牌、使支部建设可持续,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实现“头雁效应”“辐射效应”(见图1)。
图1 132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法
1. 凝聚1个着力点:以“红心”促“群心”
“红心”是指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打通政治阵地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作为教工党支部,始终聚焦“五个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时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另一方面,党支部辐射带动非党员高级知识分子实际体验党内生活,以增强政治认同与道路自信。
以“红心”促“群心”是指党支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培养高质量、学科建设高质量为总体目标;支部党员同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非党员高级知识分子,以“群心建支部”“群心育人才”“群心做贡献”为实现目标的动力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实现“一融双高”。
2. 着眼3个聚力:“聚力政治建设”“聚力立德树人”“聚力社会服务”
(1)聚力政治建设:“333”建设法保障政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针对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员占比有限、基层融合群团力量和高级知识分子的特点,支部创立“333”政治建设法,通过内部3大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3种理论学习模式(民主恳谈会、大家都来学、主题党日我主持),3类网络平台(学院官网专栏、公众号、微党课),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治建设形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治建设形态。
(2)聚力立德树人:“3学”教育路径促理性信念教育全过程化
教工党支部的党员教师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作为最核心的工作。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探索出了“3学”教育路径,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
一是“以学益智”,支部、心理学系通力合作,开设通识课程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认识上真正理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以学修身”,支部与学生支部定期举办师生支部共建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和大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是“以学增才”,支部引导学生参与党建+社会心理服务微项目、加入党小组。
(3)聚力社会服务:“1+1+N”模式赋能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化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探索出“1+1+N”模式,带领支部党员同志和心理学系非党员高级知识分子形成合力,进行一系列党建+社会心理服务项目群,以期实现“学科发展→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的大循环效应。
“1+1+N”模式:以服务和满足某一类特殊社会心理需求为导向,形成1个专门的共建平台,在平台上集成1个系列的党建+社会心理服务微专项,每个微专项根据情况由N个党小组(党小组的构成是“支部党员教师+群团力量”)完成实施。
3. 实现2个效应:“头雁效应”“辐射效应”
在1个“着力点”和3个“聚力”的保障下,支部实现头雁效应和辐射效应。
(1)头雁效应。一是支部教授党员引领教师党员,教授党员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建设、主动牵头党建项目。二是支部党员引领非党员高级知识分子和群团力量,支部党员主动攻坚克难,起到对非党员高级知识分子和群团力量的引领作用。
(2)辐射效应。支部建设“责任意识”的辐射力,支部建设的“有责意识”和“尽责意识”由支部党员辐射至非党员教师和群团力量。支部建设成果的辐射力,支部建设成果由被服务的师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